5月18日下午,国际修辞论辩研究代表性学者、加拿大温莎大学哲学系克里斯托弗·廷德尔(Christopher W. Tindale)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修辞在当下论辩理论中的角色》的讲座。本次讲座系我院“修辞与论辩”海外名家论坛第1期“修辞对论辩研究的重要意义”系列讲座第3讲,由修辞与论辩研究中心主办。汪建峰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来自外国语学院及国内外高校的师生300多人现场或线上聆听了讲座。
讲座开始前,汪建峰副教授对克里斯托弗·廷德尔教授5月11日第二场讲座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概要性导读。
本场讲座主要讨论I. A. Richards和C. Perelman等学者的论辩理论中若干重要概念及当下论辩研究各流派在不同程度上对修辞的回归。廷德尔教授首先指出,他很欣赏Richards和Perelman的理论观点,它们对其本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论辩修辞思想。Richards提出的“修辞旨在研究误解及其弥补方式”的定义与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显得相当疏远,但其对当下充满困境的跨文化话语交流和论辩互动颇有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Richards关于人际交流、翻译、言语交流模式、言语的七大功能及隐喻等的看法有许多独到之处。Perelman的辩修辞思想讨论了修辞的范围、受众中心论、普世受众、表现性话语(修辞)的作用及修辞与意向性等。但是,作为其论辩修辞思想中最难的概念之一,“普世受众”已不合时宜,应该以“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这一概念取而代之。
在谈到当下论辩研究各个理论流派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回归修辞的理论趋向时,廷德尔指出,在中国影响力较大的论辩研究是语用-辩证论辩理论(或称“语用论辩学”)和非形式逻辑两个流派,前者吸纳修辞维度对辩证维度进行了补充,后者在认识到语境重要性的情况下逐渐增强了修辞意识。两个流派都已不约而同地走出了理论思考初期对于修辞的贬抑或排斥,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学术姿态开始接纳修辞维度的研究。他还以近年来关于“论辩构式”(或称“论证型式”)为例,阐述了修辞维度的价值和重要性。他强调,论辩研究是个边界未定的学术领域,有很多问题尚未深究,是年轻学子大有可为的学术地带。
在问答互动环节,现场和线上的师生积极提问,与廷德尔教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廷德尔教授对所有问题都作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最后,廷德尔教授对邀请方表示了感谢,对此次系列讲座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并与线下线上听众相约下次造访中国时再次进行交流。
至此,本次系列讲座圆满地落下了帷幕,线下线上听众表示收获颇丰,很受启发。
(修辞与论辩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