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尤泽顺教授个人主要信息及科研成果









尤泽顺,1975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学与理论博士学位,2009年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1年晋升为教授,2012年,英国Lancaster University语言学系访问学者,2015年聘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权力话语与政治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前期侧重从宏观层面探讨语言、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微观层面话语分析揭示政治、文化话语(包括中国当代对外政治话语和跨文化话语)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是当前国内少数将话语研究与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研究相结合的学者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将批评话语分析用于研究和解决中国当代对外关系(外交)问题的学者。先后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教育部国别研究专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子项目、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支持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曾获福建师范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2007),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佳作奖(2008、2016)及三等奖(201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年度优秀科研业绩一等奖(2008),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排名第三),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排名第三),福建师范大学第三届“十佳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2010)。入选福建师范大学第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8)、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010)和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学术兼职包括中国话语研究会副会长、《南开话语研究”》 系列丛书顾问委员会委员、《话语研究论丛》编委、《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编委、《外国语言文学》编委等。


一、主要论文:

1.批评语境观视角下译者原文识解/译文产出的自我调适,《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年第3期。(第一作者)

2.空间隐喻与福建区域形象构建:“海丝”话语批评性分析,《外国语言文学》,2021年第4期。(第一作者)

3.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第二作者)

4.传统遗产研究与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对立叙事与协商,《东南学术》,2021年第1期。(第二作者)

5.外交文化架构与对外政策构建:美国“新丝路战略”话语分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第一作者)

6.专家话语的知识建构——关于新冠肺炎认识的趋近化分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第二作者)

7.外交话语分析框架构建—以涉领土争议话语研究为例,《山东外语教学》,2019年第5期。

8.外交话语研究:话语分析如何与外交研究深度融合,《外国语言文学》,2019第5期 。

9.翻译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滑移——On Irritability英译汉批评性分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

10.话语与权力:批评话语分析对福柯的继承与发展,《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

11.MTI“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跨文化语篇分析视角,《外语界》,2017年第6期。(第一作者) 

12.建构、场域及符号权力:布尔迪厄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影响,《东南学术》,2017年第6期。 (第二作者)

13.批评话语分析与修辞学:共性与分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第二作者)

14.领导人平民化话语与国家形象的修辞建构:习近平主席外访演讲分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15.语言与社会互动:从语言相对论到批评话语分析,《当代外语研究》,2016年第5期。

16.对话与互文性:巴赫金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影响,《外文研究》,2016年第3期。

17.哈贝马斯哲学社会学思想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影响,《话语研究论丛》,2016年第2期。

18.“海丝”话语中的福建区域形象:修辞构建与效果评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19.话语、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人民日报》与《海峡时报》新闻标题对比分析,《话语研究论丛》2015年第2期。

20.批评性语篇分析: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语言研究,《中国社会语言学》2013年第2期。

21.“Confucius Institutes”: A tens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cultural educ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colonization of the marketized discourse,Journal of Asian Pacific Communication, 2012年第1期。

22.话语、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东南学术》,2011年第5期。

23.哈里斯语言学思想与描写语言学的最新进展,《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第一作者)

24.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foreign policy section in the AWR,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

25.构建中外友好互信关系:对“和平崛起”演讲的“介入系统”分析,《中国社会语言学》,2010年第2期(总第15辑)。

26.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偏见:对霍夫斯泰德文化模式话语的分析,《中国外语》,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

27.Though的标记性/非标记性用法研究:来自语料库的证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8.历史话语与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一作者)

29.话语秩序与对外政策构建:《政府工作报告》词汇变化分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

30.“文明冲突论”:一种被重构的历史话语,《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第4期。

31.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celebration as a site for harmoniou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hina Media Research, 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

32.国外政治话语的批判性分析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

33.《跨文化交际》教与学:一项基于频率分布与因子分析的调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

34.国家利益与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乔姆斯基的批判,《国际关系评论》(第5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5.乔姆斯基的唯理主义思想传统,《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6.乔姆斯基语言研究与政治研究之间的关系 ,《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第1期。

37.国家、资本主义与美国国内政治:乔姆斯基的批判 ,《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

38.“强环境”与“弱环境”:中美文化差异与冲突,《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二、出版的专著、译文及教材:

1.《社会、文化、身份与话语建构:中国社会语言学新探索》(约39万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二作者,约10万字)

2.“乔姆斯基与人性的捍卫”(约5万字),载《当代西方政治思潮》(陈伟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3.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foreign policy section in the AWR,In Chilton et al. (eds.). Discourse and Socio-political Transforma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2年10月.

4. 《中国当代对外政治话语分析:建构模式与社会变迁》(英文,约32.5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5.《当代国际关系》(教材,参编约5万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6.《乔姆斯基:语言、政治与美国对外政策研究》(约33万字),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1月。

7.“关于‘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研讨会摘要”(编译),载《国际关系评论》(第4卷),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

8.“国际关系理论与世界历史进程:三种研究方法”(译文),载 《国际关系评论》(第3卷)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三、课题项目:

1.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别区域研究人才访问学者项目资助,2020-2022。

2.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日、菲、印)涉领土争议双方的话模式对比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8-2022。(主持,在研)

3.印度尼西亚的语言政策研究,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专项,2017-2018。(主持,结项)

4.“海上丝绸之路”话语与福建区域形象的修辞建构,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14-2017。(主持,结项)

5.认知哲学视角下的话语与社会互动研究,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3-2015。(主持,结项)

6. MTI《跨文化交际》教与学:目的、方法与效果,全国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教指委专项课题,2012-2013。(主持,结项)

7.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项目资助,2011-2012。

8.中国当代对外政治话语与社会互构,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项目,2010-2012年。(主持,结项)

9.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话语建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子项目,2009-2012。(主持,结项)

10.中国当代对外政治话语:文化与建构,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2008-2010。(主持,结项)

11.中国当代对外政治话语:建构模式与跨文化语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008-2014。(主持,结项)

12.中国-东盟关系的话语建构,福建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006-2008。(主持,结项)


四、获奖情况:

1.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佳作奖(2016),福建省人民政府。

2.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福建省人民政府。

3.福建师范大学第三届“十佳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2010)。

4.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排名第三),福建省教育厅。

5.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09,排名第三)。

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年度优秀科研业绩一等奖(2008)。

7.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佳作奖(2008),福建省人民政府。

8.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福州市人民政府。

9.福建师范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