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荣宝教授个人主要信息及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17-03-03浏览次数:10431

荣宝19576月生,福建省武平县人,1988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获硕士学位;2000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获博士学位。200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加拿大布兰顿大学心理系从事研究工作。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导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外文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他主要从事语言认知的行为和神经电位实验研究,研究范围包括双语语义表征和双语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双语者的两种语言是如何表征的?在双语表征中语义表征是如何通达的?两种语言的语义通达在大脑皮层是否体现为相同的时空模式?语音经验如何影响双语儿童的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的内在机制是怎样的(和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儿童相比较)?方言儿童的元语言意识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他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
一、学术专著和论文:
1.
《双语语义表征及其通达机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专著)。
《双语语义表征及其通达机制》一书通过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实验,揭示了双语者两种语言语义表征的基本结构及其通达方式。实验结果证明,语义是抽象的、超语言的,因而一个人不管掌握了多少种语言,他的心理只有一个语义表征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可由他所掌握的所有语言的形式通达。语言的形式转换是由语义中介而实现的。在第二语言表征的形成过程中,学习者总是将第二语言的形式结构和母语的形式结构进行匹配,在这种匹配过程中前者得到巩固和发展。
本书通过“导读”介绍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读者能更加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语音经验对儿童第二语言发展的影响—来自方言儿童的证据》,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4月。(专著)。
摘 要:《语音经验对儿童第二语言发展的影响—来自方言儿童的证据》是一本以研究儿童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学术专著。通过对比双语者和单语儿童语音意识发展变化的趋势,作者回答双语儿童在语音意识的发展方面是否比单语者更具优势的问题。研究以方言为第一语言,以普通话为第二语言,以普通话单语者(只会说普通话者),方言-普通话双语者,既会说方言又会说普通话者)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福州话-普通话、莆田话-普通话和闽南话-普通话三类双语者和普通话单语者的语音意识发展水平及其与阅读能力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双语儿童,由于受到第一语言语音经验的影响,语音意识水平与普通话儿童相比在低年级(小学六年级前)显示出明显的劣势,这种劣势也在阅读能力发展方面体现出来。研究还进一步考察了语音意识训练的可能性和具体方法以及第二语言发展对母语经验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的训练能够使儿童对作为第二语言的普通话的语音意识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随着普通话语音经验的增强,第一语言的语音将会在一定范围内偏离原有的范畴,使其对第二语言的作用不断减弱。
关键词:语音意识,阅读能力,第二语言,方言

3.《高智能:新一代富翁》,倪建民、王挺革主编。中国科学出版社,1999年。(本人完成第235章,分别为:“脑与记忆”、“脑与语言”和“脑与学习”,计9万字,科普著作)。

4.双语者的语义表征。《现代外语》(CSSCI1999年第3期(19999月)。
摘 要:关于双语者心理的语言形式到底是怎样与语义相联结的研究至少得出了三种不同的结论:两种语言形式分别与一个共同的语义表征相联结;两种语言形式分别与各自独立的语义表征相联结;外语形式通过母语形式的中介或两种形式互为中介与语义表征相联结。这些观点的争论都围绕着一个焦点,即语义是如何表征的?本文通过两个实验,比较了语言内和语言间语义整合的时程,考察了语义表征的本质以及形、义联结的方式。实验一从命题层次,实验二从概念层次证明语义表征是同一的,不同的语言形式通达同一语义的速度取决于主体对语言形式的熟练程度和语言形式本身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双语,形式表征,语义表征,语义整合

5.双语者第二语言表征的形成与发展。《外国语》(CSSCI2000年第4期(20009月)。
摘 要:本文通过一个实验,从发展的角度,对双语者的第二语言表征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第二语言的表征在语义层次与母语相联结,而在形式层次各自独立。这种可以独立操作的表征系统是学习者通过反复的,有意识的双语形式匹配而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关键词:双语,表征,匹配,形式,语义

6.双侧前额皮层的语言功能 --用近红外技术研究语言功能的初步实验。《心理科学》(CSSCI2000年第5期(20009月)。
内容提要:用近红外技术考察了通过不同感觉通道呈现的中、英文语言材料引起的双侧前额皮层脑血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双侧前额皮层在深层语义加工--如篇章内容的归纳和总结--中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一功能在左右半球上是对称的,也不随语言和输入通道的变化而变化。相比之下,前额皮层对语言材料的初步视觉加工或听觉加工却显得不敏感,前额叶局部血流量的变化只显示了一般性的注意过程。
关键词:近红外,前额皮层,脑血流

7.语言认知加工的早期皮层电位。《心理科学》(CSSCI2001年第6期(200111月)。
摘 要:在一项通过事件相关电位的N400考察双语者的语义表征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偶然发现两个早期成分与语言语义和形式认知加工相关。一个是在140毫秒左右达到峰顶的负波(N140),另一个是在190毫秒左右达到峰顶的正波(P190)。前者反映了被试对语义的初级分类与评价的神经认知过程;后者则反映了对语言形态的加工过程。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语义,语言形式

8.Memory of Contextual Information and Bilingual Semantic Representation(语境信息的记忆与双语的语义存贮),《心理学报》2000年增刊(200012月)。
Abstract: Human memory is organized in many forms and different information may have different storage in mind. It is a long debated issue whether a bilingual's semantic information from the input of different languages shares a common storage. Two contradicted points have been proposed: one holds that semantic information is language-specific and the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language is represented in the different part of the memory; the other believes that semantic information is language-general and information from all languages is reserved in a common space of memory.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approach the debating issue and the result supported the view of common storage.
Key words: bilingual, semantic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memory

9.双语表征研究的理论与实验方法。《当代语言学》(CSSCI2001年第4期(200111月)。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双语表征研究的主要理论和实验方法。对各种理论和方法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对其主要贡献和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从现存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语言认知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对双语表征问题只有采用多学科结合研究手段,从双语表征的各个层面进行综合性实验研究,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并且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双语表征模型。
关键词:双语,表征

10.双语表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当代语言学》(CSSCI2002年第4期(200211月)。
摘 要: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学的角度对半个世纪以来的双语表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并且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文章对语言认知的心理和神经机制进行了分析,强调了语义表征抽象性的观点,提出了以系统和动态地考察双语表征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双语,表征

11.汉英语义通达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心理学报》(CSSCI2003年第3期(20035月)。
摘 要:本研究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双语表征进行了探索。实验考察了句末词呈现之后500毫秒内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内和语言间语义整合在语义一致和语义不一致两种条件下的P190N400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显示,P190具有语言的形式加工效应,这种效应在汉英两种语言加工中有明显差异;而N400具有语义加工效应,汉英两种语言的N400模式相同。结果表明双语者两种语言的形态是分别表征的,而语义是共同表征的。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表征,双语,整合

12.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N400 Potentials Elicited by Chinese and English.“第十届汉语及其他亚洲语言认知加工国际会议”报告论文(2002年,台湾)。发表于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中华心理学刊》)200446291-111
Abstract: An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probe into the issue of bilingual representation. 224 sentences with the last word lexically consistent or inconsistent and semantically congruous or incongruous to the main part were presented to 21 coordinate bilingual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o attain the N400 potentials elicited by within- and between-language semantic integration. The subjects read the sentences word by word on a computer monitor without knowing the last word to appear being Chinese or English and being semantically congruous or incongruous. The ERPs elicited by the last word of each sentence was record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Chinese and English ending words elicited highly similar N400 in both conditions of integr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two languages shared a common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Key Words: ERP; bilingual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semantic integration.

13.汉语语音意识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作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05(科讨会专集)。
摘 要: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重新探讨汉语语音意识与儿童阅读发展的关系。回归模型表明汉语语音意识对二、四、六年级儿童的阅读发展都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汉语语音意识的不同维度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随着年级升高而变化,预测二年级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是视觉首音意识和听觉韵脚意识,预测四年级的是视觉韵脚意识、视觉音位意识和视觉声调意识,预测六年级的是视觉音位意识。
关键字:汉语语音意识,儿童,阅读发展 

14  歧义研究述评。载吴国华主编《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月,308-318

15. 跨语言句法启动及其机制,《现代外语》(CSSCI),2006年第3期(20069月)。
摘 要:本研究察跨语言句法启动及其机制。60名高年级和低年级英语学习者将汉语复句译成英语,这些语句在英语中至少有两种语序—主句在前或从句在前。结果显示,在翻译中低年级英语学习者倾向于选择与汉语语序一致的目标句结构(即从句在前的结构),而高年级英语学习者则倾向于选择与汉语语序不一致的目标句结构(即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跨语言句法启动只存在于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一种过渡性的认知加工方式。
关键词:句法,匹配,外语学习

16. 语音知觉同化与双语儿童语音意识发展,《外语研究》(CSSCI),2007年第3期。
摘 要:本文论述语音知觉同化对双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文章根据语音意识的基本定义和语音知觉同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关于双语儿童具有语音意识优势的观点中所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既然语音意识是个体对语音的操控和感知的能力水平,那么,由于双语经验所产生的语音知觉同化的影响,双语者至少在语音感知维度上,语音意识水平是不如单语者的。文章建议,为了更客观地比较双语者和单语者的语音意识水平,在双语语音意识研究中应当充分考虑被试的语言和研究过程中测试变量和测试材料的选择。
关键词:知觉同化 语音意识,双语者

17. 语音辨析训练对方言儿童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发展的作用,《心理科学》(CSSCI),20082期。
摘 要:本研究通过汉语拼音和128个汉字的特别语音辨析或常规教学对40名普通话儿童和40名福州话-普通话双语儿童进行了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的训练并且观测其对词汇阅读能力的影响。两类被试各分为两组,每组20人, 一组接受特别训练,另一组接受常规教学式训练,为期24,每天30分钟。结果显示,两种不同训练对两类被试产生不同效应:两种不同训练对普通话被试没有显著的效果差异,而对方言被试却有显著差异。特别训练对方言被试的语音意识和词汇阅读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常规训练没有这种促进作用。文章对这种训练效应产生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语音训练,语音意识,阅读能力

18. 儿童视觉加工能力与其语音意识的相关性,《福建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08年第3期。
摘 要:本研究通过考察儿童对无意义简单图形、汉语生字和英语生词的视觉辨别记忆能力,探讨汉语拼音学习对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的可能作用,以求进一步探讨方言被试和普通话被试在语音意识维度上的差异是否在视觉记忆能力中反映出来。结果显示,方言语音经验并不影响视觉记忆能力;但不同刺激类型的视觉记忆能力和语音意识的相关性是不同的,而且这种相关性随着年级的变化而变化。回归分析显示,在二年级时,图形和汉字的视觉记忆能力能够预测儿童的语音意识,而到了四年级和六年级,英语生词的视觉记忆能力是语音意识的唯一预测变量。由于汉语拼音和英语在形态上的一致性,结合系列研究的其他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汉语拼音的学习和巩固,使语音的形式化成为可能,而语音的形式化易化了语音加工过程,这个易化过程反映为语音意识测量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语音意识,表征,语音形式化

19. 方言对儿童标准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载于《语言研究的语用和认知视角》,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摘 要:本部分探讨方言语音经验对儿童标准语(普通话)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448名小学246年级普通话单语儿童和福州话-普通话,闽南话-普通话和莆田话-普通话双语儿童参加了实验。实验测量了这些儿童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合法性和音节删除等能力,结果表明,方言经验对儿童声母意识、韵母意识和声调意识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方言经验所产生的影响,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研究从语音同化和语音学习模型的理论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语音意识,双语,方言

20. 不同语言输入方式与第二语言习得成就之间的关系,《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二作者)

21. 有关民族儿童语言能力研究的几个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2期(第二作者)

22. 英语学习的起始年龄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083期(第二作者)

23.汉语语音意识和英语听说能力的关系,《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第4期 (第二作者)。

24.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Chinese compound words. Psychologia, 1999(42) (第三作者)19999月)。

25.
儿童语音经验对其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中国外语》(CSSCI),2011年第1期(第一作者)。
摘 要:本研究通过方言-普通话双语者与普通话单语者的语音敏感性对比,探讨儿童语音经验对其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448名小学二、四、六年级普通话单语儿童和福州话-普通话、闽南话-普通话和莆田话-普通话双语儿童参加了实验。实验用经典方法测量了这些儿童的声母和韵母意识,结果表明,方言经验对儿童声母意识和韵母意识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方言经验所产生的影响,其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研究从语音同化和语音学习模型的理论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主题词:语音意识;双语;方言

26.
从北京、伦敦申奥等文本看英语介词的特征,《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5期(第二作者)。

27.
英语句法歧义句的认知模型,《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5期(第二作者)。

28.中国英语学习者母语加工中的二语竞争激活——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外语研究》(CSSCI2012年第434-39,6页(通讯作者,博士生)。
摘 要:本研究采用眼动跟踪的视觉情境范式,通过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汉语口头词汇识别过程中英语是否被激活,来探究"母语加工中的二语竞争激活"这一话题。通过对比关键区域内三种实验条件与语音无相似控制条件下注视的比例,我们发现被试对语间和语内竞争图片的注视次数比例显著高于控制图片。这说明,被试母语加工过程存在二语的竞争激活。同时,所得数据中相当比例的错误,又说明母语加工中的二语竞争激活是受条件制约的。本文分析指出,二语词汇表征的稳健度、语音敏感度等是影响双语竞争激活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双语加工 竞争激活 眼动跟踪实验 词汇稳健度 语音敏感度

29.语音意识的实质及其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2年第487-94,8页(第二作者)。
摘 要:语音意识是影响儿童阅读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极少有研究探索语音意识的内在本质特征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首先从词汇阅读过程和词汇表征的理论视角分析语音意识的本质特征,从中推导得出语音意识在本质上反映了语音表征质量,具体包括特定单词语音表征和形音对应语音表征两大特征,然后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语音意识两大特征模型成立,并且两大特征独立作用于阅读,证实了有关语音意识本质特征的论断。
关键词:语音意识 本质特征 作用机制

30The effect of dialect experience on Chinese children’s Mandarin phonological awarenessRead Write (2013) 26:1317–1335SCI. DOI 10.1007/s11145-012-9420-5 (通讯作者,博士生)
Abstract
Most studies on bilingual phonological awareness suggested that children who were able to speak a second language performed better i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tasks; some studies however found different results. This study revisited the issue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Min dialect experience on Chinese children’s Mandari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Children who were able to speak Mandarin only (M) were compared with children who were able to speak one dialect and Mandarin (DM) or two dialects and Mandarin (BiDM). In Experiment 1, 2nd and 4th grade M children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ir Minnan DM and Puxian DM counterparts in onset and rime judgement. Experiment 2 detected also an advantage of 1st and 2nd grade M children over their Mindong DM peers in syllable deletion and rime oddity. In Experiment 3, M children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ir Mindong DM and Mindong–Puxian BiDM peers in 1st and 2nd grade and the difference remained significant between M children and BiDM children when IQ was controlled. The M advantage disappeared however in higher grades in all experiments. Generally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in dialect experience interfered with children’s performance in Mandari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but the disadvantage disappeared as children proceeded to higher grades. The interference was discussed as consequence of subtractive bilingualism and Mandarin as cognitive tool. 
Keywords
Bilingualism • Phonological awareness • Mandarin • Min dialect

31.“竞争选择”还是“反应排除”?——国外言语产出词汇选择机制的争鸣与思考,《现代外语》(CSSCI2013年第36卷第192-98,7页(通讯作者,博士生)。
摘 要:近年来,围绕言语产出的词汇选择机制这一心理语言学热点议题,国外学界就"竞争选择"还是"反应排除"展开了激烈论争。本文详细梳理了迄今为止这场争鸣的演进脉络、基本观点和支持证据,之后指出:论争的焦点在于竞争是否存在以及图词干扰范式中效应发生的作用点。文章还就双方理论的完善以及未来词汇选择机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言语产出 词汇选择 竞争选择 反应排除 图词干扰

32. 方言经验对儿童词意识发展的影响。《现代外语》(CSSCI),2014年第37卷第6期,805-814页。(通讯作者,硕士生)。
摘 要:本研究通过比较90名普通话单语儿童和福州话-普通话双语儿童在词意识的两个层面——指代任意性意识和词界意识实验任务中的表现,探讨方言经验对儿童汉语词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方言经验对儿童指代任意性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表现在学龄前方言-普通话儿童在指代替换任务中的反应显著优于普通话单语儿童;然而,它对儿童词界意识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表现为三年级方言-普通话儿童在词界意识任务上显著落后于普通话单语儿童。研究结果对认识方言儿童汉语词意识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启示,为双语儿童词意识发展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视野。
关键词 词意识 双语 方言经验 书写体系 阅读能力

33. 方言的社会认同度对双语儿童的元语言意识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CSSCI),2015年第1.(通讯作者,博士生)
摘 要:211名来自幼儿中班至小学三年级的被试按语言经验分成方言儿童和普通话儿童完成了句法意识测试任务。差异对比发现,方言儿童分别在大班,一年级,二年级三个年段的句法分析知识发展滞后,但在所有年段的控制能力发展正常。说明,方言的语用环境能阻碍方言儿童的元语言意识发展。该文建议,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应同样关注方言的社会认同度,使双语经验能有助于方言儿童的元语言意识发展。
关键字:社会认同,双语儿童,语用环境,认知发展,元语言意识

34. 方言经验对儿童句法意识发展的影响。《外国语》(CSSCI),201538卷第452-62页。(通讯作者,博士生)
摘 要:双语经验一般被认为可以促进儿童的元语言意识发展,但以方言-普通话双语儿童为对象的研究发现,方言-普通话双语经验能在元语言意识的不同层面产生不同的双语效应,即与普通话单语者相比方言-普通话双语儿童在元语言意识的某些层面会出现优势,但在另外一些层面的发展却出现劣势。为了更全面地揭示元语言意识发展中的双语效应,此类研究发现的可及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从句法意识出发,对196名方言-普通话双语儿童和117名普通话单语儿童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前者的句法意识(知识层面)在大班至二年级阶段表现劣势。此结果与此前同类研究局部一致,为更深入理解元语言意识发展中的双语效应提供了更全面的证据。
关键字:方言经验,双语儿童,元语言意识,句法意识

35.Mediating Effects of Working Memory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Rapid Automatized Naming and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44(4) 359-484 (2015) SCI(通讯作者,硕士生)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diating role of working memory(WM)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rapid automatized naming (RAN) and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ree tasks Assessing differentially visual and verbal components of WM were programmed by E-prime 2.0. Data collected from 55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ere analyzed using correlations an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connection among RA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M compon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WM played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role in the RAN-reading relation and that auditory WM made stronger contributions than visual WM. Taking into account of the multi-component nature of WM and the specificity of Chinese reading processing,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mediating powers of the WM components, particularly auditory WM, further clarifying the possible components involved in the RAN-reading relation and thus providing some insight into the complicated Chinese reading process.
Keywords Chinese reading· Rapid automatized naming· Working memory ·Mediating effects· Skilled readers

36. 学龄前儿童文字形态意识发展中的跨文字体系一致性研究,《基础教育》,2015466-73页。(通讯作者,硕士生)
摘 要:本研究以30名幼儿园小,中,大班儿童为被试,通过汉字视觉特征的比配任务探讨了汉语儿童视觉意识的萌发过程。结果发现:(1)没有接受正式文字教育的学前儿童能自然萌生并在大班时初步形成汉字的正字法视觉意识。(2)正字法视觉意识萌发的关键期出现在幼儿园中班。(3)部件意识的萌发先于结构意识和笔画复杂度意识。(4)部件意识与结构,笔画复杂度两项意识在发展中互为基础,相互推进。
关键词  汉语,学前儿童,正字法习得,正字法视觉意识

37. 语言经验对方言儿童元语言意识及其语言能力的影响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16年第126-35页。
摘 要:通过比较普通话儿童和方言儿童揭示,语言经验对方言儿童元语言意识的整体影响是明显的,语言经验还进一步对方言儿童部分语言能力产生影响。和普通话儿童相比,方言儿童在元语言意识和语言能力方面均表现出劣势。研究认为,元语言意识的实质是对语言现象进行范畴化的认知过程,方言儿童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受到文字系统和语言使用的制约。研究结果对于我国方言政策的制定和方言儿童语言能力教育都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方言儿童;元语言意识;语言能力;双语劣势

二、已结项课题:
1.
方言儿童的元语言意识及其双语效应和迁移。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09BYY021, 项目资助经费:10万元。课题负责人。
2.
普通话的方音消解与方言语音变异。2008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B2020,项目资助经费:1.3万元。课题负责人。
3.
方言对儿童语音意识的形成与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般项目(课题     编号:03BYY006),2003-2005年,7万元。课题负责人。
4.
不同方言背景下儿童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发展的差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度项目(课题编号:03JD740004)。3万元。课题负责人。
5.
不同方言背景下儿童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福建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课题编号:SK10-079),2003-2004年,0.8万元。课题负责人。
6.
双语心理词典的结构及其认知机制。福建省教育厅B类课题,0.3万元。课题负责人。
7.
双语表征研究。福建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课题,5万元。课题负责人。
8.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心理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攻关项目(05JJDXLX162)2005-200820万元,第三成员。

三、精品课程:
1.“
实验心理语言学”,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2005年起,3万元。课程负责人。
2.“
英语阅读与写作”,福建省精品课,2008年起,2万元。课程负责人。

四、获奖情况 :
1   2003
年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
2   2006
年第七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一项。
3   2003
年福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
4   2009
年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