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双月刊)2021年第4期论文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223


话语研究新视野专栏

主持人语………………………………………………………….............………尤泽顺 (339)

中美媒体有关中美舰机南海相遇报道中的危机反应策略分析………辛 (339)

美国智库涉华核能话语中“他者”身份建构的话语策略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赵秀凤宋冰冰 (353)

当代“殡葬”话语的指向性意义与变迁研究……...…….………赵尚成燕 (373)

空间隐喻与福建区域形象构建:“海丝”话语批评性分析

………………………………………………………..................…………尤泽顺何少娴 (384)

教学研究

外语教材编写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肖黄国文 (400)

二语形态问题成因之谜

——对不同语言水平、不同母语背景二语学习者的实证研究

……………………………………………………….....................………邹慧民蔡植瑜 (413)

文学研究

种族范式与道德缺失的合力

——论怀德曼小说的非裔青少年暴力……………........……………………张 (426)

民族身份的堡垒

——论《保留地布鲁斯》中的“记忆之场”………….........………章(437)

 

中美媒体有关中美舰机南海相遇报道中的危机反应策略分析

辛斌

南京师范大学

要:“危机”既指产生危险的祸根又指严重困难或危险的时刻,它经常会对个人或组织机

构的名誉造成损害。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危机发生之后采取适当措施来维护责任人或当事者在公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降低或消除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对比分析中美媒体有关中美舰机中国南海相遇的报道中反映出的双方事后采取的一些危机反应话语策略。分析表明,每次危机基本上都是美方挑衅在先,中方反击在后,双方采取的主要是危机处理中的“防卫”性策略,很少采用“通融”策略。

关键词:中美报道;南海相遇;危机反应策略

 

美国智库涉华核能话语中“他者”身份建构的话语策略——批评话语分析视角

赵秀凤   宋冰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要:本文以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布的涉华核能报告为语料,采用话语-历史分析方法,考察报告对中国“他者”身份的建构策略。分析表明,该报告主要使用片面成员范畴化指称策略、消极评价述谓策略、学术话语再情景化视角策略和强势断言增强策略建构中国及其核能的“他者”身份。美国智库精英话语没有摆脱零和博弈思维定势,认定中国是威胁美国主导的核能国际秩序的“另类”国家,认定中国的核能国际合作和贸易是中国实施战略扩张的政治和外交工具。对此,中国应该高度警觉,开展有针对性的身份自主建构。

关键词:核能;能源话语;智库话语;身份建构;话语策略

 

当代“殡葬”话语的指向性意义与变迁研究

赵芃   尚成燕

天津商业大学

要:“殡葬”既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又是一种符号性指称;它既指向遗体处置功能,也

体现一种特殊形态的精神文化活动,同时受到殡葬政策的管理、规范和制约。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出发,借助“指向性”概念,对 1949 年以来我国当代殡葬政策进行话语分析,发现“殡葬”具有四层指向性意义:遗体处理方式;革除旧俗;节约环保;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本研究表明,当代“殡葬”意义指向不仅包括遗体处置功能,还指向了“厚养薄葬、传承生命教育;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现代殡葬观,并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的一部分。这些意义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的社会文化变迁。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指向性意义;话语变迁

 

空间隐喻与福建区域形象构建:“海丝”话语批评性分析

尤泽顺1何少娴2

1.福建师范大学;2.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要: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出发,对“海丝”话语如何利用空间隐喻构建福建区域形象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海丝”话语运用大量包含正面评价意义的空间隐喻,为福建构建了正面积极的区域形象:福建在“海丝”中具有重要地位、经济发达、文化历史悠久、在其他各个方面都具有良好表现,且一直在进行自我提升。使用空间隐喻进行区域形象构建既是由(空间)隐喻的本质和意识形态功能所决定,又与福建本身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扭转并丰富公众对该省的整体认知。福建应利用更多样化的隐喻、话语策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话语(或当下话语)进行区域形象构建,并加强对构建效果的评估。

关键词:福建;空间隐喻;区域形象;“海丝”话语;批评话语分析

 

外语教材编写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为例

肖琼1 黄国文 2

1.高等教育出版社;2.华南农业大学

要:怎样在外语教学中融入外语课程思政元素,这是目前学界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为例,重点讨论教材所采用的多元大纲;该大纲由作为核心成分的元素大纲和基于技能大纲、基于任务大纲以及以学生为中心大纲共同构成。本文通过对该教程第一册第 1 单元的分析,阐述多元大纲是怎样在教材中得到体现的。本文潜在的研究问题是“教材编写如何体现其采用的多元大纲”和“教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本文的研究试图表明这样的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和低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是成功教学的保证。

主题词: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多元大纲;《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

 

二语形态问题成因之谜——对不同语言水平、不同母语背景二语学习者的实证研究

邹慧民蔡植瑜

韩山师范学院

要:二语形态问题是指二语学习者在习得和处理特定二语形态结构方面的困难。二语形态问题对成人二语学习者来说是个普遍现象,往往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变成一种石化现象,即使高级的学习者也难以避免。关于问题的成因目前二语学界存在争议,从认知视角看,主流的观点有四种,分别为认知突显说、母语影响说、资源缺乏说和语言能力缺陷说。为了检验以上观点,本文选取 12 种有代表性的英语形态-句法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限时语法判断的研究范式,对不同语言水平、不同母语背景的二语学习者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支持能力缺陷说,学习者语言能力缺陷是造成二语形态问题的主要原因;认知突显说、母语影响说和资源缺乏说都无法完全解释二语形态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二语形态;成人二语习得;语言能力;限时语法判断

 

种族范式与道德缺失的合力——论怀德曼小说的非裔青少年暴力

张琼

江西师范大学

要:非裔青少年暴力是约翰·怀德曼晚期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小说通过这一群体的帮派暴力展示了当时的公共安全危机,并通过施暴者的低龄化和施暴空间的延展性揭示了危机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帮派暴力产生的社会因素是多维的,其中黑人父性缺场是最为突出的因素。小说将黑人父性缺场的主导因素归咎于社会系统的种族范式,也指出了部分黑人父亲自身缺少道德意识的辅构作用。通过非裔青少年帮派暴力的书写,怀德曼痛斥了美国社会的真正顽疾——种族范式,呼唤了黑人父性的回归,并揭示了非裔青少年的道德教诲问题,同时对这一群体人性的回归充满信心。

关键词:约翰·怀德曼;非裔青少年暴力;公共安全危机;种族范式;道德缺失

 

民族身份的堡垒——论《保留地布鲁斯》中的“记忆之场”

章茜   郑佳

江苏师范大学

要:《保留地布鲁斯》是美国本土裔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小说,展现了记忆之场对解

决印第安民族记忆危机以及拯救民族身份的重要作用。小说中斯波坎保留地大部分印第安人对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与历史的记忆逐渐淡化,而主人公托马斯、大妈妈则通过印第安歌曲、口头故事以及保留地历史建构起能激发印第安人民族记忆的“场所”,增加了印第安人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感。阿莱克西以关怀的笔触再现记忆之场对巩固民族身份与延续民族命运的重要性,力图在“融入主流”的进程中,引发社会对印第安少数族裔身份的关注和保护。

关键词:《保留地布鲁斯》;谢尔曼·阿莱克西;记忆之场;民族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