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翻译史研究
主持人语……………………………………………………………………………………………………………葛桂录 (227)
红色翻译史的研究架构………………………………………………………………………………岳 峰 朱汉雄 (22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译介及社会影响………………………………………………林佩璇 方 燕 (237)
战地译员钩沉(1949-1978)……………………………………………………………………………刘 茵 唐 湘 (247)
语言研究
构式的语言符号观…………………………………………………………………………………………………于 鑫 (257)
西方修辞学“谋篇布局”中的“情感诉求”与“人格诉求” …………………王新月 夏 爽 袁 影 (266)
海外市场背景下中国企业机构身份话语建构……………………………………………李 依 徐学平 (278)
文学研究
纳博科夫《斩首之邀》的“棋题”诗学…………………………………………………………………………孙 影 (290)
恶棍主角与暴力景观——《帖木儿大帝》新解……………………………………………………朱 悦 (302)
青年自我主义诗人庞德的儒化历程…………………………………………………………………………蓝 峰 (309)
国家社科最终成果专栏
当代非裔美国涉奴题材小说的戏仿与改写………………………………………………宿 卿 林元富 (321)
红色翻译史的研究架构
岳峰1 朱汉雄2
福建师范大学;2.武汉理工大学
摘 要:本文论证红色翻译史的研究架构和方法,包括五四时期、抗战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三个主要历史阶段。红色翻译史是我们在学界首次提出的概念,基于第一手文献,运 用翻译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与政治学的跨学科方法,分析了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红色翻译为民智启蒙、建党建国、保家卫国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关键性的社会推动作用。
关键词:红色翻译史;毛泽东;架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译介及社会影响
林佩璇 方燕
福建师范大学
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译介发生于二十世纪初的二三十年间,却长期被淹没在那一 时期的“西学翻译”热潮中而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这是一场由激进知识分子引领的爱 国翻译运动,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的成立,其深度、广度空前,意义重大,值得书 写。本文拟从译介主体、内容、模式、对象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对这一重大的翻译事件进行宏观 回顾总结与微观个案剖析,彰显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译介;模式;影响
战地译员钩沉(1949-1978)
刘茵 唐湘
福建师范大学
摘 要:1949-1978年间,中国经历了援越抗法、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援越抗美 和援老抗美等保卫国家安全和国际主义援外战争,但长期以来,战地译员及其作用湮没无闻。 本文通过梳理这五场重大战争的史料文献,展示战地译员为捍卫国家安全、取得战争胜利和保 障战事沟通,在翻译上所提供的极大助力,使他们的历史作用、时代贡献和翻译特点从隐性走 向显性。
关键词:卫国战争;战地译员;红色翻译史
构式的语言符号观
于鑫
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 要:本文讨论了“构式”与“符号”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构式与符号都是形式与意义 的配对,它们具有相同的本质。构式可看作固化的符号或符号串。连续符号串、非连续符号串 和上位符号串都可以在符号运动中发生固化,从而产生不同的构式。构式思想是对传统语言符 号观的补充,它扩展了语言符号的范围和构成要素,增强了语言符号论的解释能力。构式理论 还能更好地解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符号;符号化;构式;认知
西方修辞学“谋篇布局”中的“情感诉求” 与“人格诉求”
王新月 夏爽 袁影
苏州大学
摘 要:“谋篇布局”与“修辞发明”“风格”“记忆”“发表”同为西方修辞学中的经典五范畴。 然而,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在既定谋篇范畴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应用性分析,未见有对谋篇理论 发展脉络及跨范畴谋篇策略的系统考察。本文通过梳理古希腊以降具有代表性的“谋篇”研究, 结合亚里士多德三诉求中较受轻视的“情感诉求”与“人格诉求”,探究西方古今修辞学中的 主要谋篇策略。考察发现情感诉求和人格诉求需贯穿于谋篇始终,两者有时相互结合,但在置 位与功能上各有侧重:“情感诉求”主要用于“引言”和“结语”以激发受众的支持性态度; 而“人格诉求”主要用于“引言”和“叙述”以确立言者的威信和美德。此外,情感与人格两 大诉求在谋篇中的运用还需契机,应做到既适时又适度。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谋篇布局”核 心修辞范畴的认识,增强各类语篇对人格与情感诉求谋篇功能的重视,并可促进学术范畴间的 交汇式创新探索。
关键词:谋篇布局;情感诉求;人格诉求;受众;时机
海外市场背景下中国企业机构身份话语建构
李依 徐学平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基于 Van De Mieroop(2005)的分析框架,对中国企业的英文公司简介进行分析,探讨 企业在海外市场背景下如何通过话语建构策略实现机构身份建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通过实 现机构认同、公司展示、公司品质暗示三大话语建构策略,建构起群内/群外身份、自信身份以 及前行者身份。部分企业也可能在同一话语中同时建构多重机构身份。受商业目的以及社会文 化的影响,不同企业建构机构身份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此研究有望为机构身份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机构身份;话语建构;中国企业;公司简介
纳博科夫《斩首之邀》的“棋题”诗学
孙影
西北工业大学
摘 要:纳博科夫认为,文学是以现实为质料、以实现艺术性为目的的艺术;文学的艺术性是 作者与读者的博弈。这在其小说《斩首之邀》中表现为“棋题”诗学。在故事层,主人公辛辛 纳特斯与众人关于斩首与否的博弈象征着作者与非理想读者的博弈;在话语层,多义-“道岔” 叙事与欺骗-“陷阱”叙事展现了作者与理想读者的博弈。阅读纳博科夫是克服阅读惯性的训 练,读者不能舒适地沉浸于文本世界,而是需要与作者“斗智斗勇”,才有可能与作者在共鸣 的顶峰会师。
关键词:纳博科夫;《斩首之邀》;棋题;道岔;陷阱
恶棍主角与暴力景观——《帖木儿大帝》新解
朱悦
中国地质大学
摘 要:克里斯托弗·马洛在《帖木儿大帝》中塑造了一位出身卑微的牧羊人通过无休止的战 争成为了威震四方的统治者。主流评论家被这种激情所感染,多从传统的角度来评价帖木儿, 认为他是一个正义英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人格,勇于推翻一切不合理的秩序。然而, 这位君王在征服过程中犯下种种违背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罪行,在舞台上呈现了一幕幕暴力 景观。帖木儿野心勃勃,专横跋扈,穷兵黩武,不可一世,为了一己私欲,肆意违反观众认同 的伦理道德标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棍主角。
关键词:克里斯托弗·马洛;《帖木儿大帝》;暴力景观;恶棍主角
青年自我主义诗人庞德的儒化历程
蓝峰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摘 要:庞德早在 1914年就发现孔子思想中存在着一个关于自我的学说。他被这个学说所吸 引,并力图将其同他当时信奉的自我主义以及审美个体主义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有助于现代社 会中艺术家个人主体发展的诗学。庞德早期这种从西方自由主义视角来阐释孔子思想的尝试, 打破了黑格尔以来西方思想界对儒学的偏见,同时,也对他以后成为孔子的坚定信徒、并通过 诗文及翻译在西方宣扬儒家思想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庞德;儒学西传;自我主义;审美个体主义
当代非裔美国涉奴题材小说的戏仿与改写
宿卿 林元富
福建师范大学
摘 要:本文运用后现代戏仿的相关理论,按照传承与修正、“后现代文学想象”“后种族”文 学想象和“逆写”文学想象这样的材料组织思路,力图从文类、主题、形式等方面考察当代非 裔美国涉奴题材小说发展轨迹或形成模式,并且分析这类文本如何再现蓄奴史及其隐含的文化 政治批判意识。本文考察了史学编撰范式嬗变对文学再现形式的影响,重现了被经典遮蔽下的 重要非裔文本,也为有关后现代主义戏仿的理论纷争提供了有力的文本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