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永忠
一、引言
大学新生在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会在学习和生活上产生不适应,有人把此称为“入学诧异”,也有人称此阶段为新生入学阶段的“心理过渡期”。不管如何称呼,这表明大学新生在新鲜感过后,对大学的高期望值也逐渐破灭,在学习、生活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困惑。
大学环境看似宽松,实际上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发展学习策略,给予学生很多自由的空间,而新生对教师所给予的“自由”反倒不习惯。这是因为,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学阶段多数教师充当的是“教导者”和“指挥者”的角色。而新生刚刚入学,仍然深受中学时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影响,拘泥于课堂教学内容,习惯于教师为自己布置、安排任务,缺乏一种自主性的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的意识,不知如何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生对课堂及教师的依赖性与大学英语学习的自主性要求产生矛盾。因此,新生面对大学英语课程安排的大量自学内容会感到不知所措,表现出许多的不适应。
二、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的内涵与外延
在大学阶段,以自主性为主要特征的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已成为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比课内的学习活动来得更为重要。而对于课外拓展学习和实践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新生往往缺乏清楚的认识,常常将其模糊地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学习,或者把实践性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等同于业余兴趣活动。因此帮助新生了解什么是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如何开展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那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的概念是什么呢?
关于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上海外国语大学的
我们认为,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强调的是一种知识与素质的拓展以及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就大学英语来说,它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课堂教学要求直接相关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前准备、课后复习与练习等第一课堂延伸的活动;二是与课程学习有关的知识技能拓展活动,如拓展性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三是与语言相关的综合素质拓展活动,如竞赛类、社团类活动等。
三、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的必要性
1.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知识的重难点和学习策略,而学生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消化、吸收大量的内容。如果长期依赖课堂内有限的语言输入,语言知识势必缺乏足够的积累,不仅造成输入性的理解困难,而且难以保证文本或口语交际的输出质量。
二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大学英语往往采取大班教学,教学模式相应地也以讲授为主,师生、生生交流有限,不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尽管当前教学目标已向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转移,但传统教与学的理念还有相当顽固的影响,尤其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中,学生习惯了“听”,而教师也习惯了“说”,造成口语、写作、翻译等输出性技能无法获得充分训练。就口语技能来说,许多学生因为有怕说错的心理障碍,从而丧失本来就很稀少的课堂练习机会,造成“开口难、难开口”的问题。
三是教学效果的局限性。克拉申(Krashen)强调语言环境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性,认为课堂教学构建的学习环境不利于有效地开展二语习得活动。克拉申区分了两种语言学习环境:一种是自然环境/非正式环境,学习者通过人际间面对面的交际或其它形式与语言接触、自然接收,是一种潜意识的学习过程。另一种是课堂环境/正式环境,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里学习,是一种是有意识的学习过程。克拉申认为,有意识学习语言规则对语言习得和语言的口语运用作用不大,而只有在自然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社区中才能学好外语[2]。
Cummis的“弱语境(context-reduced)”与“强语境(context-embedded)”理论对二语习得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也作了论述。Cummis提出,课堂语言教学的主要部分属于“弱语境”范畴,而人际间面对面的交际则属于“强语境”的范畴。“弱语境”中获得的语言技巧与语言形式有更为密切的关系.而“强语境”中获得的语占技巧则与言语行为即交际能力有更为直接的关系。Cummis认为,不论课堂环境下的弱语境对于语言形式的掌握多么有效.也难以充分实现语言学习必须达到的交际目的[3]。
二语习得理论强调了语言自然环境对习得的重要性,而外语学习者一般很难有这样的环境,因而学习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学习者应在课堂之外增加接触和使用外语的机会,构建相对真实、自然的目的语使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出类似第二语言学习的“强语境”来。
2.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4]提出,“大学英语新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课程要求》强调,教学模式改革应“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1)自主学习的内涵
所有真正成功的学习最终都是来自自主学习.语言学习尤其如此.语言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将其定义为“学习者不依靠老师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简单地说,自主学习就是一种在限定的条件下,学习者自己承担学习任务,支配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性。
适合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应该是一种较为宽松的环境,是学习者与外界环境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的、构建认知意义和知识创新的过程,而第二课堂恰巧能够满足这些条件,适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从而促进了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Teacher-oriented Teaching Mode)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Mode)的转变。
2)自主学习的意义
从高中过渡到大学英语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摆脱对老师的依赖,一旦离开老师和课堂,就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学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
大力开展自主性的大学英语课外拓展学习能使学生终生受益。课外的广阔空间才是学生实现知识应用的最终场所,如果一个脱离了课堂就不知道如何学习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适应这个社会的。自主性的课外学习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能力,还能发掘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的模式设计
北京大学英语系
1.课堂延伸型知识技能拓展活动
课堂延伸型活动以巩固和加深学生第一课堂所学知识为目的,围绕教材主题同步开展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延伸和补充,其中涵盖了传统手段及非传统手段构建的自主学习平台。
1)以传统手段构建的自主学习平台,包括利用图书馆中的图书、报刊等纸质的媒介或其它传统媒介开展预习、复习、作业、泛读、泛听等学习活动,也包括参加公共选修课程,参加专家开设的英语专题讲座,以及参加外语角等。
以图书馆中的报刊媒介为例,21世纪报(21stCentury),内容非常丰富,有文化、娱乐、英语学习、大学生活等等,文章篇幅短小、语言原汁原味,配有生词及热点词汇的解读,是非常好的课外拓展阅读材料。
以公共选修课为例,我校充分利用外教资源,开设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如高级口语、高级写作、影视欣赏、西方历史与文化、商务英语、高级翻译等。选报这样的课程既可以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还可以了解异域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以外语角活动为例,外语角是广受学生欢迎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外语角一般由专业协会或社团负责管理,由中外籍教师和听说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协助并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除了自主组合、自由交谈方式外,外语角经常采取话题讨论法,如预设一些反映大学学习与生活的话题或选择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以供讨论,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2)以非传统手段构建的自主学习平台,如校园局域网、国际互联网,多媒体教室,英语广播电台,有线电视等,以及在这些载体上出现的各种形式的资源(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以及多媒体等)。
其中,网络多媒体是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多维学习环境,它提供大量的英语信息。据统计,Intemet信息资源90%以上都是外文信息(其中英语占82.3%)。熟练运用搜索引擎,将会得到最为及时和充分的信息,如新闻网站、电子版英文报刊杂志,英文原版电影、英文歌曲等有价值的视听学习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源开展阅读与听力训练,了解丰富的异域文化、社会信息,接触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
同时,网络多媒体打破了课堂时空条件的束缚,提供了实时或非实时开放交流的环境(交互式虚拟环境)。学生可以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能获得真实的语言交流机会。也可以参加校园网上英语聊天室与相同文化与教育背景的人沟通。由于是一种虚拟的环境,不用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太差而遭人嘲笑,参加者都能大胆地发表见解,从而使之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从任课教师获得学习信息反馈、学习方法或策略指导等。
利用不同媒体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开发学习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学习资源的差异性需求,便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2.与语言相关的综合素质拓展活动
1)竞赛类活动。各级各类丰富多彩的英语竟赛活动,如校内的英语风采大赛、英语词汇竟赛、英文朗读比赛、英文书法比赛、英文游戏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英文短剧比赛、英语知识竟赛等,以及全国性的英语竞赛,如每年一度的CCTV杯(现更名为外研社杯)英语演讲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使学生有充分锻炼、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与机会,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社团类活动。可以参加各类英语协会,如英文演讲协会、英文剧社,英文合唱团,英语俱乐部等。
英语课外拓展学习和实践旨在帮助学习者以各种手段营造出一个方式多样、富有个性的接触、使用和学习英语的环境。
五、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的建设原则
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不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活动,活动设计就有必要遵循以下原则:
1.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目的在于巩固与补充课堂知识。但是课外活动不是课堂的重复,而是课堂的深入与发展,两者应互相配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内容不同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外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课堂教学的发展,它们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但也有观点认为开展课外活动,不一定非得强调与课内教学的联系。总的来看,课外学习实践还是应当尽量和课堂教学保持有机联系。
2.趣味性原则
克拉申(Krashen)的情感过滤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指出,情感因素起着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它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6]。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最佳情感条件包括: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充满信心,心情舒畅、没有焦虑感。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受到教学形式、课本内容、课堂气氛等环境的制约,导致学生处于焦虑、畏惧及逃避等心理状态,无法有多余空间接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而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活动则是在自由自愿的宽松环境下进行的,有利于学生将可理解性语言吸收和内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趣味性是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生命线,趣味性体现为活动内容的轻松活泼和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同“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自然舒适的语言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参加活动,那种在课堂上常有的紧张、被动、胆怯的感觉就大为淡化了,代之而来的是一种轻松、机敏的状态。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的自我意识,轻松的心境能促使学习者去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
3.注重个性化原则
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但总体而言,高校在英语教学的理念和实践中缺乏对个性的重视、个性的关怀和个性的张扬,表现在教学方法的一统化、考试的一体化、教材的统编化、和课程设置的工具化。课堂教学虽有长处,但难以因人而异,不利于个性化发展。而第二课堂不限时间、空间,方式灵活多样,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为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课外的学习实践必须注重个性化原则,为学习者提供适合自身的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外学习实践为终身学习服务。
在选择学习方法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是否适合自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从个人实际出发,借鉴百家,逐步摸索与自己基础、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策略。
六、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的计划、管理/监控、评价
对于课外学习实践的评价,也要加强研究,防止课外学习实践流于形式,不能使课外学习实践变成做练习应付考试,也不能使之成为纯粹的课外娱乐活动。以强调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为主要内容的元认知理论对自主学习的方法与进程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元认知概念
为了能够实现课外自主学习,学习者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因为自主学习不仅重在意识的培养,还重在掌握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法。语言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就是帮助学习者计划、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一种策略.
元认知是相对于认知来说的一个概念,如果说认知指的是学习知识的话,元认知指的就是对学习知识的过程的一种思考和控制。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包括学习者对自身认知能力、认知特点的了解,对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的判断,对事理对错的辨识,还包括在新情况下随机应变以及预测与设计的能力[7]。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计划、监控学习任务、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它是课外学习时起主导作用的策略.研究表明,英语学习的成功者往往都是很好地运用了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对各种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预先计划、自我评估、自我监督和选择性注意几个方面,优生都比差生强。差生典型地表现出自我调节能力的不足。他们不能使用元认知改变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在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时,应用这些策略就有困难。优生知道自己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英语,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能区分主次,灵活地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会经常对自己学习进步情况和策略的成效进行反思,并及时调整。而差生在这些方面极为欠缺。可以说,优生和差生的差异,本质上就是元认知水平的差异。自我调节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成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拓展学习管理
1)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加强课外学习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计划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课外学习计划包括:(1)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2)了解学习内容、思考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3)考虑并选择最佳方法或策略;(4)合理安排学习资源和时间。学会管理课外时间是保证课外有效学习的关键。计划可细分为课外阅读英语读物、朗读背诵课文、练习口语、听英语广播或磁带、预习课文、复习归纳、完成作业、网络自主学习等不同任务。
2)监控、管理、评估课外学习过程
监控。监控就是对课外英语学习过程的监督和调节,以达到预定目标。监控由观察和调控组成。观察是自我调控的基础,调控是对观察做出的反应。监控策略涉及学习训练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学习效果等。
管理。这里指的是自我管理,也就是自律,要使自己长时间专注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行动。一个人无法做到自律,他就无法在学习中做好自我管理工作,也就无法取得大的学业成就,将“自律”与来自教师的“他律”有效结合是保证学生能够长期坚持课外英语学习的关键。
评价。评价是对学习策略产生的效果与先前计划做出分析、比较和总结。好的学习者会在完成学习训练任务后,反思任务完成的过程,分析计划执行情况和目标是否达到。自我评价也叫“反思认知”,可分为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和活动后反思。活动前反思就是计划过程,活动中反思就是对活动的监管和调节过程,活动后反思就是对整个活动过程及其效果的评价。一旦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反思认知”,他们就能把学到的元认知策略转移到课外英语学习及其它学习中去,达到自主管理学习之目的。
七、结语:树立正确的课内与课外语言学习观念
若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与生活环境,大学阶段的宝贵时光很容易就虚度流逝,不仅影响学业、就业、未来人生发展,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大的影响。因而,我们有理由强调,在大学新生阶段要及时调整自我心态,要学会学习。
新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自我的了解,有计划、有步骤地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英语学习抱着“过级动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对英语感兴趣,其英语学习过程多具有“需要动机”,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要学”。而更多学生的英语学习常常带着“过级动机”,把英语当成一种负担,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要我学”。迫于升学、毕业、考研等外部压力学习外语,这种“过级动机”带有很强的短期行为和功利色彩,一旦短期目标实现,动力旋即消失,英语学习很可能就被中途放弃。抱着这种动机的同学对以提高语言综合素质为目的口语交流、话题讨论等课堂教学活动持应付的态度,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更无从谈起。
其次,注重输出。第二语言是相对于我们的第一语言或母语而言的。通过阅读和听力输入大量的语言材料是掌握第二语言或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那么,“输出”性语言活动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又起怎样的作用呢?“输出”实践促使并加强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有意注意。学习者检验了所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是否正确和得体以及自身表达是否可被理解。“输出”促使学习者反思自己的语言使用,调整和内化语言知识。针对现阶段英语课堂教学所存在的偏重英语理解输入,不注重输出性语言实践活动的局限性,学习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开展课外拓展学习与实践,创造第二课堂的学习环境,改善自己的学习状态。
最后,确定新的奋斗目标。适应环境最根本的因素是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中学生虽富于理想,喜欢憧憬未来,但是理想目标往往变幻不定,朦胧不清。进入了大学,高中时期的奋斗目标已变成了现实,新的目标又未确立,不少学生感到茫然、空虚,进入“理想间歇期”。而大凡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在学习上不重思考、不求甚解;不会对自己所学的学科作深入研究;不会制定长远的学习目标或具体的学习计划;成就动机低,对自我期望低,不能很好地进入大学的学习情境。新生应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设计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尽快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包括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这也是大学生走向新生活、适应新环境的重要方法。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 (4):21-29.
[2]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38.
[3](转引)周平,蒋虹.论课内外教学活动优势互补[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 (5):28-29, 5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7
[5]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 (2).
[6](转引)王正胜.国内大学英语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研究述评.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J],2009 (3):55-59
[7]Flavell, J. 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I Inqui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J], 1979, 34 (10): 9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