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校本届个性化培养专题“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体验”,我院英语教育系依托语言科学融合创新实验室,于2025年4月2—3日成功举办两场大型科研设备应用专题工作坊。活动聚焦认知神经科学前沿技术,以工作坊的方式开展系统性培训,通过专题学术讲解与设备实操两个模块,推动文理交叉研究范式创新,助力我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4月2日上午,深圳瀚翔脑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张友印工程师于仓山校区外国语学院开展了“可穿戴神经成像:无线便携式近红外系统使用”的主题工作坊。聚焦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的神经科学应用,张老师从神经血氧耦合机制、光源散射原理等基础知识切入,解析近红外可穿戴系统的技术优势与集成方案,并通过具体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逻辑介绍了近红外脑成像技术在认知研究、超扫描、运动科学及脑机接口等科学研究场景的应用。在互动体验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了Stroop经典实验任务,实操近红外数据采集与分析流程。
4月3日上午,语言科学融合创新实验室主要成员苏炎奎老师于外语楼开设了题为“以眼观心——眼动追踪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运用”的主题工作坊。苏老师从眼动追踪实验是用高速相机详细记录人在处理视觉信息的眼动轨迹这一原理开始,结合阅读研究实例,介绍了语言研究中眼动实验范式、常用眼动指标以及眼动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实践环节,苏老师详细介绍了眼动实验的一般操作流程,并通过眼动数据采集的相关视频,展现了便携式眼动仪的多元科学研究运用场景。
此次大型研究设备使用工作坊是我院语言科学融合创新实验室向全校本科生开放迈出的第一步,通过构建“技术认知-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的全链条培训,向我校师生介绍了脑科学技术向语言研究的转化路径,帮助其了解脑神经研究技术设备的使用,拓宽其跨学科研究视野。这不仅为我校“人工智能重塑本科教育教学”注入创新动能,更通过神经工程与语言认知的范式分享,实现技术赋能、学科融通,助推我校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