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双月刊)2019年第2期 论文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19-06-28浏览次数:1108


外国语言文学》(双月刊)


2019年第2期论文目录及摘要


·专稿·

从语言视角看智能多元化及其融合……………………………………胡壮麟(115)

·文学研究·

从《阿尼尔的灵魂》看东西方文化碰撞及其“协调者”…………………刘  丹(128)

时间、空间与意向性客体

——反叛的《奥兰多》……………………………………………………段  超(141)

不同的视域,共同的声音

 ——里斯与金凯德共通的加勒比女性书写……………………………张雪峰(152)

·翻译研究·

翻译的社会性、人本性和对话性

——关于近来“语言性”问题讨论的反思………………………………宋以丰(165)

典籍翻译中的等值效应原则

——以李正栓《乐府诗选》(英汉对照)为例……………………刘立辉  罗  旋(178)

·语言教学多角度研究·

二语学习的符号学侧面…………………………………………………卢德平(188)

大学英语课堂提问话语的促学效应

 ——基于互动协同视角……………………………………刘青松  廖开洪(198)

·学科与平台建设·

2019(

)礼貌研究进展国际研讨会顺利举行…………………石春煦  何  琴(211)

·书刊评介·

《二语评估手册》评介………………………………………徐  鹰  韩  苏(213)

《劳特里奇语用学手册》述评…………………………………………陈晗霖(219)


从语言视角看智能多元化及其融合


胡壮麟

北京大学


摘  要:智能的概念在国内外文献中历史悠久。1983年,美国发展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理论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我国从事汉语和外语教学的教师已将该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实践。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引领下,汉语界、外语界和语言学界已成立专事语言智能研究的单位,并召开多次学术会议。本文旨在说明,如能融合其他智能,包括人工智能,语言智能在教学,特别是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将获得进一步的加强和成果。

关键词:语言智能;多元智能;融合;语言教学    

DOI:10.19716/j.1672-4720.2019.02.01hu



从《阿尼尔的灵魂》看东西方文化碰撞

及其“协调者”


刘丹

西南大学


摘  要: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对抗,流散作家在两种文化之间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在小说《阿尼尔的灵魂》中,作者迈克尔·翁达杰积极传递东方的历史与文化,在书写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同时倡导东西方文化交流。小说既表现了“先进”的西方文化遭遇东方本土文化的尴尬,尤其是东西方两种“真实”观的激烈对抗,又蕴含着东西方文化对话的深义。

关键词:协调者;冲突;真实观;东方文化;交流

DOI:10.19716/j.1672-4720.2019.02.02liu




时间、空间与意向性客体

——反叛的《奥兰多》

段超

华东理工大学


摘 要: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芙积极吸纳西方哲学思潮,融入了现象学创作的特点,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期现象学思潮对其创作造成的影响。在《奥兰多》中,伍尔芙以全新的结构方式来构筑其小说世界,钟表时间和传统文学创作的线性结构被心理时间和开放性的空间背景取代。本文从胡塞尔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及萨特存在主义现象学的角度来分析《奥兰多》的创作特点,旨在从时间、空间及个体身体层面来探讨作品中意向性客体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芙;《奥兰多》;现象学;意向性

DOI:10.19716/j.1672-4720.2019.02.03duan




不同的视域,共同的声音

 ——里斯与金凯德共通的加勒比女性书写

张雪峰

首都师范大学


摘  要:共同的殖民历史、流散心理以及加勒比女性话语诉求,使得具有民族、种族差异的加勒比女性书写呈现出虚构自我叙述、文化身份困惑与女性身份探寻等共通性。本文以加勒比女性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参照背景, 通过追溯两位具有民族、种族差异的加勒比女性作家里斯与金凯德的文学书写,借助其跨越时空且交叉化的民族与种族视角,管窥加勒比女性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迁,揭示不同民族、种族的加勒比女性共同的话语书写特征。

关键词:里斯;金凯德;民族与种族差异;加勒比女性书写;共通性

DOI:10.19716/j.1672-4720.2019.02.04zhang




翻译的社会性、人本性和对话性

 ——关于近来“语言性”问题讨论的反思

宋以丰

惠州学院


摘  要:针对近年来有关翻译本质,尤其是“语言性”问题讨论的持续增多,文章指出:语言是翻译对象的主要构成因素,是译者在世生存的基本活动模式,翻译形态的伦理批评以及译者行为的道德约束必须坚守语言性的依据和参数。但翻译就其对象而言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社会生活及其时代性与译者活动之间构成函数关系并影响着翻译全过程,因而社会性才是翻译最显著、最稳定的特征。把译者行为强行区分为“翻译”与“翻译活动”,试图以此渲染翻译的语言性,结果却忽视了翻译的“人本性”、翻译主体和翻译文本的文化属性,以及它们与文化生产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语言性;社会性;人本性;对话性;鲁迅

DOI:10.19716/j.1672-4720.2019.02.05song



典籍翻译中的等值效应原则

 ——以李正栓《乐府诗选》(汉英对照)为例


刘立辉1罗旋2

1. 西南大学  2. 电子科技大学


摘  要:等值效应原则对典籍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旨通过分析李正栓教授对乐府诗歌的翻译,探讨对等原则在再现中文典籍诗歌之音美、形美、意美上所具备的指导意义。本文一方面彰显了乐府诗歌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典籍翻译中等值等效还原诗歌审美价值的技巧,以期从独具匠心的译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对等;音韵;形式;意蕴

DOI:10.19716/j.1672-4720.2019.02.06liu




二语学习的符号学侧面

卢德平

北京语言大学


摘  要:二语学习显示了一些不同于一般符号学规律的特性: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对应处于动态状态;二语学习者在语言符号的使用上,因对于目的语规则的偏误,与目的语使用者之间常常难以建立语用的一致;二语学习者很长时间难以掌握目的语语义场,处于目的语语义场所构成的文化系统的边缘。二语学习者因其“中介语”属性而成为一个特殊的“符号群体”,其特殊性在于:以学习策略为名拆除了源语言和目的语无需论证的任意性能指和所指关系,成为源语言社区和目的语社区都难以赋予其语言资格的搭界符号人。

关键词:二语学习;学习策略;中介语;符号特性;偏误

DOI:10.19716/j.1672-4720.2019.02.07lu

大学英语课堂提问话语的促学效应

 ——基于互动协同视角

刘青松1廖开洪2

1.广东肇庆学院  2.暨南大学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提问主要分为展示性与参考性两类。本项研究分别对中外两位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学生应答话语进行录音、转写并梳理分类,就两类提问互动与促学效应之关联展开实证考察。结果显示,两类提问各有所长,均有助于学生扩大语言输出,培养其思辨能力。交际意愿影响课堂互动模式的形成、运作,协同机制促使学习者与教师产生良性互动、内化正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推动语言发展。

关键词:提问;互动模式;协同机制;促学效应

DOI:10.19716/j.1672-4720.2019.02.08liu





2019(

)礼貌研究进展国际研讨会顺利进行

石春煦  何琴

福建师范大学


DOI:10.19716/j.1672-4720.2019.02.09shi


《二语评估手册》评介

徐鹰  韩苏

华南理工大学


Dina Tsagari & Jayanti Banerjee (eds.). 2016.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ssessment. Boston &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xxii+437pp. ISBN: 978-1-61451-542-5(hbk).

DOI:10.19716/j.1672-4720.2019.02.10xu


《劳特里奇语用学手册》述评

陈晗霖

福建师范大学


Anne Barron, Yueguo Gu & Gerard Steen(eds.). 2017.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Pragmatics. Abingdon: Routledge. xviii + 580 pp. ISBN: 9780415531412 (hbk).

DOI:10.19716/j.1672-4720.2019.02.11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