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四十周年专稿
语类思想下学术阅读的闭环路径:延展-溯因法…………………....................................................................................…… 王振华(3)
语言研究
临床语音学视域下汉语自闭症儿童诗歌韵律研究 …………………………………………………………马 文 徐乐乐 时秀娟 张 昊(14)
趋近化视阈下医学科普话语的建构
——以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为例…………............................................................................…………王加林 刘如梦 李建珈(27)
意义的多模态协作构建
——对《赤壁》三个经典情节的解读………………............................................................................………………王永赟 范中英(41)
和谐串行理论视阈下的中古英语补偿性延长现象研究……...................................................................................…………郭中子(54)
文学研究
色情批判、语言批判与权力批判
——论耶利内克《情欲》的色情书……………………………........................................................................…………史敏岳 曾 悦(71)
何以为“家”?
——《詹思敏》中的跨国身份研究………………………………….....................................................................………………王丁莹(80)
约翰·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中的共同体思想…..........................................................................……………朴 玉 黄 超(90)
话语译介与国际传播
主持人语 翻译形象生成的译介之“道”……………....................................................................................……………… 葛桂录(101)
中国传统江湖英雄形象海外生成考
——基于赛、沙英译《水浒传》对比剖析……...................................................................................…赵军峰 龙新元 魏 晋(102)
西方早期汉学家《诗经》译介之“索隐式”诠释考.………………………………………………………………………李广伟 岳 峰(113)
学术访谈
西方论辩研究传统视野中的逻辑与修辞 ——加拿大温莎大学哲学系汉斯·汉森教授访谈录…………………………汪建峰(126)
语类思想下学术阅读的闭环路径:延展-溯因法
王振华
福建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摘 要:在审阅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或参加他们的论文答辩时,发现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大多数是对他人文献的罗列,论文作者在没有深度分析和评价文献研究发现或结论的情况下,匆忙做出非正对性的判断,并以此作为论文选题的动因或依据。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论文作者启动论文写作前没有把握所读文献的来龙去脉以及学术观点和研究结果的合理性。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在语类思想的指导下尝试提出学术阅读的“延展-溯因”阅读法。延展阅读的路径是从宏观主位走向宏观新信息,溯因阅读的路径是从宏观信息反推上溯至宏观主位。此外,本文在分析学术论文语类结构时,不仅讨论阶段之间的实现关系,还讨论了阶段之间的附生关系。本文对大语篇语义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学术阅读;语类思想;纲要式结构;同质性;延展-溯因法;附生关系
临床语音学视域下汉语自闭症儿童诗歌韵律研究
马 文 徐乐乐 时秀娟 张 昊
山东大学
摘 要:本研究采取临床语音学研究方法,将中国传统诗歌作为实验材料,从旋律和节奏两方面分析自闭症儿童诗歌朗读的声学表现。结果发现:(1)在“旋律”方面,自闭症儿童音高稳定性较差,音高变化受句法和语义的影响;(2)在“节奏”方面,自闭症儿童停顿数量多、韵律切分能力较差。本研究揭示了汉语自闭症儿童的韵律异常特点,为自闭症儿童的筛查和诊断提供语音学依据,为中国特色临床语音研究的发展探索可行路径。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诗歌;韵律;语音
趋近化视阈下医学科普话语的建构 ——以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为例
王加林1 刘如梦2 李建珈1
1.华南师范大学;2.顺德华侨中学
摘 要:本文基于趋近化理论(Cap,2013),以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 2022 年阅读量最高的 10 篇医学科普话语为语料,从空间、时间和价值三维度探析公共话语尤其是医学科普话语的传播。研究发现:空间趋近化是丁香医生医学科普话语建构的主要途径,时间、价值趋近化则作为辅助工具。在空间趋近化上,丁香医生将抗生素等与读者健康构成威胁的事物界定为入侵中心实体的消极外部实体;在时间趋近化上,不同时间维度的灵活切换构建外部威胁对读者影响的持续性与紧迫性;在价值趋近化上,刻画内外实体对立冲突的价值观以彰显未然风险物理化的可能性。基于上述强制识解操作,丁香医生公众号推文从时间、空间、价值上对内、外中心实体进行动态建构,揭示了趋近化模式对大众认知的强力引导。本研究结果为医学科普话语如何被公众接受以及公共话语模式的建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趋近化理论;微信公众号;医学科普话语;公共话语建构
意义的多模态协作构建 ——对《赤壁》三个经典情节的解读
王永赟 范中英
福建师范大学
摘 要:电影解读是电影完成“制作方—消费者—制作方”信息传播完整闭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电影相关研究的第一步。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相关理论和分析手段从微观层面揭示模态表征的意义、模态间互动及模态与语境的互动,挖掘话语背后的权力与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减少了电影解读的主观性问题。对电影《赤壁》中三个经典情节的分析揭示了多模态符号如何协作构建意义、为观众呈现出别样的“三国故事”。
关键词: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电影解读;《赤壁》
和谐串行理论视阈下的中古英语补偿性延长现象研究
郭中子
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 要:和谐串行理论(Harmonic Serialism,简称 HS)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带推导的优选论理论。本研究采用 HS 解析中古英语开音节补偿性延长及其隐含的音系不透明现象,开辟了优选论研究的新视角。本文深入剖析 HS 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指出和传统生成音系学的分析过程相比,HS 在解释中古英语开音节补偿性延长现象时,展现出其独特优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进一步指出,相较于莫拉理论和并行优选论,HS 在解释这一音系过程时展现出了显著优势。HS 基于音系结构的标记性提出的描写和解释,不仅拓宽了形态—音系分析的范畴,也证实了 HS 在阐释音系不透明现象时所展现出的解释充分性。本文不仅深化了对中古英语音节演变的认识,也为生成音系学的发展贡献了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关键词:音系学;优选论;和谐串行理论;补偿性延长;反阻断关系的音系不透明现象
色情批判、语言批判与权力批判 ——论耶利内克《情欲》的色情书写
史敏岳 曾 悦
南昌航空大学
摘 要:2004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小说《情欲》(1989)以其露骨的性描写和直接粗暴的语言使作家陷入丑闻。但色情书写只是小说进行社会批判的语言手段。实际上,《情欲》根植于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社会的反色情运动,通过对色情语言的夸张、嬉拟、讽刺,解构了作为男权社会产物的色情文学。耶利内克创造了一种后现代的色情语言,通过话语交融的隐喻式书写,将批判的矛头从色情产业延伸到了语言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在罗兰·巴特的神话学意义上,《情欲》的色情书写通过审视语言和符号,揭示了资本主义权力关系在社会文化中的渗透。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情欲》的文化批判态度仍不失其当下的社会批判性。
关键词:耶利内克;《情欲》;色情书写;资本主义权力关系;文化批判
何以为“家”? ——《詹思敏》中的跨国身份研究
王丁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 要:《詹思敏》是印裔美国女作家巴拉蒂·穆克吉最受关注的侨居作品之一,表达了其对美印间跨国身份选择的写作主题。借助身份研究的相关理论,从“家”、非“家”、安“家”、非“家”、无处为“家”的研究路径分析《詹思敏》,揭示出印度性的想象、“通过者”的异位与赋能、游牧人的欲望与解域三个更深层次的文本隐喻,从而探讨出主人公“复数”身份的形成。以“家在界限之外”回应了“何以为‘家’”的研究问题,穆克吉展现出对现实中固定界限消失的文学想象,反映了其对后现代政治身份的建构。
关键词:巴拉蒂·穆克吉;《詹思敏》;印裔英语小说;跨国身份
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共同体思想
朴 玉 黄 超
吉林大学
摘 要: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中描绘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中西部农民乔德一家在自然灾害与农业机械化双重胁迫之下的西迁之旅。学者们充分挖掘作品中的生态意蕴,并认为斯坦贝克通过描摹流民群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展现出农民对不公正制度的抗议和对生活的渴望。本文认为,这种在逆境中的抗争意识源于流民群体在传统乡村共同体消亡背景下的积极调整,从封闭、狭隘的“独体”走向开放、包容的共同体,并建构基于共同生活体验和社会境遇的共同体身份。虽然斯坦贝克的乌托邦共同体设想注定无法实现,但这种共同体书写反映了斯坦贝克对于经济转型时期边缘群体的关注和同情,彰显其对于美国社会问题的介入。
关键词: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共同体;“方阵理论”
中国传统江湖英雄形象海外生成考 ——基于赛、沙英译《水浒传》对比剖析
赵军峰 龙新元 魏 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中国传统江湖英雄形象是绿林题材小说的创作核心,也是翻译的重心,翻译形象生成的具体轨迹有待详解。本文撷取形象学理论资源,基于赛、沙英译《水浒传》剖析江湖英雄形象的海外生成,结合译者生平经历、翻译事件发生的历史语境、翻译形象生成的互文网络为形象变异溯因。研究认为,两位译者尝以西方基督、骑士文化“格义”江湖英雄,比之赛珍珠对血腥逆叛情节的垂直还原,沙博理强化梁山之忠义,淡化其法外特性。两译本出版间隔近半个世纪,动态对比益于解蔽名著复译之于形象生成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赛、沙英译《水浒传》;江湖英雄;形象生成;翻译形象研究
西方早期汉学家《诗经》译介之“索隐式”诠释考察
李广伟1 岳 峰2
1.南华大学;2.福建师范大学
摘 要:本文将 16-18 世纪西方早期汉学家的《诗经》译介置于广阔的历史文化语境,考察了利玛窦、白晋和马若瑟等汉学家《诗经》译介的索隐式诠释形成过程;运用诠释学的核心概念,分析了索隐式诠释的生成动因,并从学术角度评价了其影响,旨在探究早期汉学家独特的之“道”。研究发现:在时代背景因素——宗教改革与礼仪之争、历史文化因素——解经传统与训诂之风、译者个人因素——良好教育与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早期汉学家试图将《诗经》置于基督教视阈下,运用索隐之法,调和耶儒,证明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教义的一脉相承性,构成了其独特的译介之“道”。客观而言,早期汉学家的索隐式诠释虽有附会之嫌,且易引起文化误读,却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开创之功。
关键词:西方早期汉学家;《诗经》译介;索隐式;诠释学
西方论辩研究传统视野中的逻辑与修辞
——加拿大温莎大学哲学系汉斯·汉森教授访谈录
汪建峰
福建师范大学
摘 要:汉斯·汉森教授是加拿大籍哲学家,是国际论辩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如访谈所示,其研究一向以逻辑为旨归。本次访谈的内容涉及西方论辩研究的三个路径、逻辑作为中国论辩(证)研究的主流范式、论辩与举证责任、推定与假定、非形式逻辑的谬误研究以及政治修辞与论辩等。笔者希冀通过本次访谈来引发国内论辩学者的反思,对国内大学哲学系开展逻辑学研究、大学批判性思维(思辨性)课堂教材内容等进行梳理和自我批评,增进对于论辩(论证)的理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论辩效果。
关键词:讲道理;论证;逻辑;辩证;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