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双月刊)2024年第3期论文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24-09-01浏览次数:14


创刊四十周年专稿

论西方奥威尔学术史的思想史意义……………………………………………....……………........…陈 勇(3

语言研究

从语言意识核心词 мир(世界/和平)看俄罗斯人的世界图景

…………………………………………………………………………………………......…………赵秋野 张译文(18

抒情阐述构式“你说 X”的语用压制和语用转喻……………………….......………侯国金 陈丽霞(31

对话语境中“别提了”话语标记功能的浮现…………………………….....…………宁柏慧 陈昌来(43

文学研究

奥科拉弗《凤凰之书》的后人类黑人生命政治书写………………………..…….…覃露珊 谷红丽(55

智能时代“后人类”自我意识的建构:来自赛博朋克小说的启示 ……….…..……………郑 奕(65

文本的孕生与萨义德“开端”思想的建构……………………………………………......………孙立武(76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真正的故事》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继承与变形…………..….………张 颖(88

林语堂研究专题

主持人语………………………………………………………………………………………......…….……李 平(100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比较《京华烟云》两个中译本的人物语言特色 ……......……李 平 孟 洁(100

由中式英语汉译看译者与作者的合作

——以《京华烟云》中式英语汉译为例…………………………………………………………王少娣(111

间性视域下林语堂《京华烟云》的书写特质及其非典型间接日译 ………....…卢冬丽 陈 慧(121

论西方奥威尔学术史的思想史意义

陈 勇

温州大学

摘 要:本文以西方奥威尔学术史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其中蕴含的思想史意义:第一,西方知识分子团体和个体利用奥威尔批评来表达自身的文化和政治诉求;第二,西方左右两派知识分子围绕奥威尔展开了激烈的意识形态争夺战;第三,英国左派对奥威尔的批判传统凸显他们在社会主义思想的冲突;第四,西方知识分子的奥威尔批评反映出对知识分子职责问题的深度关切。这表明,对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作家,其学术史研究不能止步于学术史层面,应该提升到思想史视域的考察,具体是将学术史文本或者批评文本放置到多重思想史语境进行深度阐释,充分挖掘其思想史意义,从而站在思想史的高度去重新认知文本的学术史价值,这就是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学术史-思想史-学术史”阐释和认知新模式。

关键词:外国文学学术史;西方奥威尔学术史;奥威尔批评;思想史视域;思想史意义


从语言意识核心词 мир(世界/和平)看俄罗斯人的世界图景

赵秋野  张译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

摘 要:语言意识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及焦点,也是其研究方法。对语言意识核心词 мир ①(世界/和平)在词典、谚语和俗语以及《俄语联想词典》中呈现出的语言意识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描写及对比,旨在揭示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心理特点及世界图景。研究发现,мир 的“世界”义项下的语言意识内容在 21 世纪前较为稳定,而进入 21 世纪后发生了较大变化;мир 的“和平”义项下的语言意识内容受战争影响,在 20 21 世纪发生了两次改变。总的来说,俄罗斯人 мир 的世界图景随时代、社会变迁而发生动态改变,尤其是在进入 21 世纪之后,其世界图景变化尤为明显。

关键词: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语言意识核心词;мир(世界/和平);俄罗斯人;世界图景


抒情阐述构式“你说 X”的语用压制和语用转喻

侯国金陈丽霞2

1.莆田学院;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本文尝试分析汉语特有的“你说 X”的生成机制。本文从新兴的词汇—构式语用学视角进行考察,发现“你说 X”构式的宾语小句“X”一般由反问句、陈述句或感叹句构成。其次,“你说”和小句“X”的语用矛盾触发其双重语用压制:词汇“你说”压制构式“你说 X”,“你说 X”构式又压制词汇“你说”。结果表现为“你说”的祈使言说义虚化,或者说发生话语标记化,获得了社会认知功能或篇章构建功能,而整个构式获得了(社会公约化评价的)抒情阐述的构式义及(社会共知的)共场共鸣的构式效。上述双重双向语用压制的机制在于其语用转喻,制约着言者使用该构式生成上述构式义和构式效以及听者对其构式义效的推理。鉴于该构式的上述特征,该构式可英译为“wouldn’t you say/think X?”“you know X”“you tell me X”等。

关键词:“你说 X”构式;抒情阐述构式;词汇—构式语用学;语用压制;语用转喻


对话语境中“别提了”话语标记功能的浮现

宁柏慧  陈昌来

上海师范大学

摘 要:对话语境中话语标记“别提了”偏好分布于话语回应序列的话轮开头位置,具有三种话语标记功能:一是表达话语否定;二是表达嗔怪<无奈<抱怨<斥责的负面情感立场;三是用以话语衔接,抢夺话轮,为听者提供标记与引导。话语分布、同现成分、音律特征等形式因素和意义演变、语用推理、语境吸收等语义—语用因素共同推动话语标记功能的浮现。

关键词:“别提了”;话语标记;位置分布;功能;影响因素


奥科拉弗《凤凰之书》的后人类黑人生命政治书写

覃露珊  谷红丽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尼迪·奥科拉弗的科幻小说《凤凰之书》描绘了一个反乌托邦生存图景。新自由主义生物技术产业主导的生命权力对后人类黑人实施身体剥削和主体规训,使之成为“驯顺的肉体”和“臣服的主体”。小说揭示了新自由主义生命政治与种族主义互相勾连,呈现出褫夺边缘人生命的死亡政治向度。同时,小说还赋予后人类黑人群体抵抗生命政治霸权和自我救赎的强大力量,表达了奥科拉弗对技术公正的呼吁和对边缘人群生命权利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尼迪·奥科拉弗;《凤凰之书》;后人类黑人;新自由主义生命政治


智能时代“后人类”自我意识的建构:来自赛博朋克小说的启示

郑 奕

福建师范大学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与后人类的关系成为新的探讨热点。传统观点认为意识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然而随着后人类意识理论的出现,传统观点遭到质疑。后人类意识理论认为意识是一种偶然现象,可以被下载、储存,甚至可以被人为构建。在后人类意识理论背景下,赛博朋克科幻作品中所刻画的后人类被视为人工意识的具象化。本文选取了代表性赛博朋克小说作品中的后人类形态为研究对象,解析小说文本中后人类的自我意识及其建构过程,以及在新的技术生存环境下对自我主体性的重新认识。

关键词:人工智能;后人类;赛博朋克小说;自我意识


文本的孕生与萨义德“开端”思想的建构

孙立武

燕山大学

摘 要:萨义德在《开端:意图与方法》一书中对“开端”的思考扩展到了文本,着重探讨了“开端”的内涵及其在文本孕生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开端”作为一种意图在一个文本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形成了一种有效的运转机制。文本作为承载意义的载体,通过一种暴力犯禁型的书写,开启了达成知识和艺术的努力,萨义德以“开端”的视野介入文本的发生过程, 进一步探索不同形式开端的意义和形式是如何被文本有意图、有条理地生产出来。文本作为一种生产性活动,作者和文本之间的几种对立构成了文本生成的条件,而重复和独创的特性又构成了文本发生的重要动因,“开端”之于文本的持续性影响也由此发生。

关键词:开端;文本;独创性;重复性;《开端:意图与方法》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真正的故事》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继承与变形

张 颖

北京师范大学

摘 要: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的故事创作反映了当代俄罗斯作家文学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她的故事集《真正的故事》是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继承与变形。在普罗普的故事诗学视域下,通过对比分析故事的结构形态和主题思想,发现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的故事创作保留了民间神奇故事的诸多功能项、角色类型、情节组合模式和语言特色,同时作家改变了功能项的排列顺序,赋予角色多重面貌,建构虚实结合的时空体,插入道德哲理性语句。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在故事作品中融入民间神奇故事的虚构和奇幻,描写现代日常生活,颂扬传统永恒价值,揭示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百态,意图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词:《真正的故事》;俄罗斯民间故事元素;结构形态与主题;继承与变形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比较《京华烟云》两个中译本的人物语言特色

李 平  孟 洁

南京农业大学

摘 要:《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成、体现清末民初北京风俗的小说,小说人物众

多、个性鲜明。因此译者将其翻译回中文时,应注意人物语言符合特定的地域、时代以及社会背景等。本文通过社会语言学视角,从地域性方言、时域性方言及社会性方言三个维度,比较李平 孟洁: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比较《京华烟云》两个中译本的人物语言特色 101了《京华烟云》两个中文译本的人物语言特色。研究发现,郁飞译本更强调人物语言在上述三个维度的还原,更好地凸显了中国文化特色。

关键词:《京华烟云》;郁飞;张振玉;人物语言


由中式英语汉译看译者与作者的合作 ——以《京华烟云》中式英语汉译为例

王少娣

上海外国语大学

摘 要:在广义的翻译合作概念视角下,译者与作者往往需要跨越时空进行对话,形成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林语堂用英文写就的《京华烟云》中不乏中式英语的存在,这类语言形式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文化立场和他叙写中国的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可否认的互文关系。译者要翻译这类文字需要就读者需求、作者意图、翻译目的等问题展开与作者的对话,而译文形式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译者个体化的特征。论文将以张振玉对《京华烟云》中式英语的汉译为研究对象,探讨原文作者使用该语言形式的原因,进一步分析译者在翻译时与作者的特殊合作,并探究背后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翻译合作;中式英语;《京华烟云》;互文性


间性视域下林语堂《京华烟云》的书写特质

及其非典型间接日译

卢冬丽 1,2  陈 慧1

1.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日本)北陆大学国际交流中心

摘 要:林语堂横跨亚欧北美三洲的游学经历造就了其融通而非孤立的中西文化融合观,集中体现了文化间性思维。本文基于间性理论构建分析框架,从复合间性视角观照林语堂《京华烟云》的译创式书写特质,重点探析其在日本的非典型间接翻译。林语堂客观精准地把握了文化间际交流的立足点,实现了对二元文化倾向的双重超越,其译创式书写刻上了独特的汉语文化印痕,催生出作品鲜明的文本间性特质,客观创造了一个双语文本的异质交流空间,实现了源语和译语文化的间性互融。《京华烟云》在日本的非典型间接翻译是译者融合多个主体视域,发掘各语言文本间的差异性、相似性与互补性,继而搭建起多语言、多文化间意义关联的过程,充分展现出主体间性、文本间性及文化间性相互关联、彼此渗透、多维立体的互动全貌。

关键词:《京华烟云》;林语堂;间性理论;译创式书写;日本;非典型间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