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教育语言学论坛


20231117日至19日,第八届中国教育语言学论坛于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教育语言学的心理认知路径,共设有10场主旨发言、3会前工作坊以及6个分组论坛。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100专家学者、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论坛,共同讨论教育语言学领域的前沿议题



开幕式上,院长葛桂录教授欢迎并感谢与会专家学者在学校建校116周年之际前来参会,他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外语教师培养等方面学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崇信外院、学术外院、文化外院”的发展方向,本次论坛融通睿智、赋能增效,对推动教育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常辉教授致开幕辞,他对各位同仁能够共聚一堂,面对面分享彼此在教育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心得感到无比欣慰,他真诚地期待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关注教育中的语言问题,对接国家的战略和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让教育语言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开幕式由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兰春寿教授主持


主旨发言环节,十位国内外专家考察了积极心理学与教育语言学、语言学习的心理认知机制、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外语学习与精神、心理健康和外语学习与幸福感等多个领域,深入探讨了教育语言学的关键议题。


大连外国语大学常俊跃教授做了题为“高校外语教育改革探索中的参与者情感研究“的主旨报告。他以两个实际开展的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案例为基础,强调了参与者的情感反应在外语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师生的积极情感对于未来改革探索的重要启示。



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做了题为“英语学习者幸福感模型建构:基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经历的质性调查”的主旨报告。她的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利用MAXQDA 12软件对4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经历材料做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挖掘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要素,建构植根于中国情境的英语学习者幸福感理论模型。



北京外国语大学范琳教授做了题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汉语叙事语篇因果表征更新的眼动研究”的主旨报告。范教授首先介绍了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概念,之后结合自身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推理认知加工及其因果心理表征更新机制,验证了建构主义理论和两阶段框架理论对当前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与干预均具有一定启示。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常辉教授做了题为“二语加工机制与外语学习”的主旨报告。常教授的发言基于二语加工机制研究成果讨论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方式和习得难点,解释中国学习者英语学习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和特点,了解外语学习的规律性,正确认识外语学习。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小潞教授做了题为“Using AR-assisted Approach in Chinese Character Acquisition for Adult CFL Learners”的主旨报告。王教授主要介绍了AR辅助方法在成人汉语学习者汉字习得中的应用,她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深入探讨了AR辅助教学对汉字认知、书写和记忆的影响,以及学习者对此种学习方法的积极态度。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Esmat Babaii 做了题为“The Interplay between Culture, Context and Individuality in Language Studies”的主旨报告。Babaii教授主要汇报了语言研究中文化、语境和个体特质在语言学习领域的错综复杂关系,强调了文化在语言政策、课程设计和教师与学习者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她还突出了语境对建立、监控和维持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个体特质对语言学习成果的重要性。理解和融合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有效应对全球语言和跨文化交流的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俞理明教授做了题为“实践中找到值得研究的问题:谈教育语言学的实践导向”的主旨报告。俞教授指出实践导向是教育语言学的根本属性,并从洪恩伯格关于教育语言学这门学科的研究、理论、政策与实践四位一体展开,结合个人双语教学和CBI研究实践,与参会者分享自己从一个教学理念,到一篇文章,再到推动大外教学改革,再到形成一个学科这一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振华教授做了题为“语言自觉与语言学意识:从积极话语分析到积极心理学”的主旨报告。王教授主要通过生动的实例解释了积极话语分析、积极心理学、语言自觉、语言学意识等概念的内涵,报告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话语意义,帮助语言使用者提高语言自觉,增加幸福感,提高积极交往能力,养成宽容的习惯,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苗兴伟教授做了题为“外语学习者元认知语用意识的培养”的主旨报告。苗教授认为元认知意识是元语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习者元认知语用意识的培养是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表达的选择过程,不仅涉及交际策略和语言形式的选择,而且涉及语言使用者在选择过程中的元认知意识。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兰春寿教授做了题为“心流体验与英语写作反馈类型对写作修改质量的影响”的主旨报告。兰教授报告了心流体验与英语写作反馈类型对写作修改质量的影响,主要介绍了心流体验的概念以其划分、心流通道模型、心流体验的测量及其研究设计。



本届论坛1117日晚上在外国语学院陈明金教学楼三笔一画教室与智慧教室同时安排了会前工作坊,主讲人帮助与会者梳理教育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内容、范式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复旦大学杨雪燕教授就教育语言学的研究路径探索这一主题展开发言报告。杨雪燕教授介绍了何为“教育语言学”以及基于SFL的教师话语观,并提出了“教师可通过选择语义,增强其课堂话语的互动性;教师需提高语言意识,以话语为抓手提高课堂互动能力”等与教学实践相关的启示。



上海外国语大学王雪梅教授做了题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外语教育规划研究”的发言。王雪梅教授结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与外语教育新常态,分析新时代对外语教育规划的要求,并在分析语言规划、语言政策、外语教育规划内涵的基础上,围绕外语学科、一带一路关键土著语言、全球胜任力等主题,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相关研究思路、方法与趋势,讨论研究发现与启示,并期望外语教育规划能得到丰富与拓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亟需外语人才培养。



上海交通大学赖良涛副教授带来了题为“教育语言学的内涵、理论、方法与展望”的主旨发言。赖良涛副教授提出从适用语言学的原则看待教育语言学的学科内涵、外延和属性,阐述教育语言学在学科性、理论流派、研究方法以及本土化等方面的新成果。



此次工作坊的发言分别由我院林赟老师、胡雯老师和李光泽老师主持


在分组论坛,与会代表分别就积极心理学与教育语言学、语言学习的心理认知机制、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外语学习与精神、心理健康、外语学习与幸福感等议题展开热烈的分享与讨论。



闭幕式上,来自六个分论坛的主持人分别就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俞理明名誉会长代表大会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此次深入的研讨不仅推动了教育语言学的理论建设,也推动了教育语言学的实践应用,有力促进了我国教育语言学事业的发展。



本次会议是教育语言学领域的一次重要聚会,不仅提供了一个深度交流的平台,加深了国内外专家对教育语言学研究前沿议题探索,还促进了不同研究领域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融合与互动。同时,本次会议也是推动我院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强化内涵建设,推动高水平发展的一次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