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英语学习指南》前言

对大学新生而言,从中学进入大学,从一个原来相对较小的环境进入一个相对较大而且陌生的环境,不仅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学习生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区域的差异、全新的环境以及角色的转变给他们带来的入学冲击(entrance shock,如陌生茫然感、学习上的焦虑感和人际交往上的心理障碍等,不亚于跨出国门所引发的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此外,他们还得考虑如何重新定位学习策略、学习规划等内容。因此如何迅速有效地开展大学新生英语适应教育,不仅可以为他们大学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还影响着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

目前,就非英语专业新生的入学适应教育,尤其是英语能力的适应与培养上,国外学者研究侧重点主要体现在外语学习的自主性,国内学者的研究侧重点主要体现在:(1)对语言及教育本体的研究;(2)大学新生的学习策略研究;(3)教师的教学策略研究等。

综观大学新生英语适应教育研究,我们发现其中有待提高的方面可以概括为:

1学科视野相对狭窄,尤其缺乏跨学科的交叉多维度纵深研究。另外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等问题使得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底蕴和个性发展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树立现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双重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重视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忽视从系统整体观出发对英语教育、各学科教育、职业规划、社会、教师、学生等关系节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定位规划。

3)缺少对新形势下,如扩招、多媒体网络教学普及,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影响下对大学新生英语入学教育的研究。

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人文教育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策略思想,分析大学英语入学教育的现状,探究如何在入学初期对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教育,并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总结实践结果,进行阶段性反馈,同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多维度深入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助其尽早实现过渡,并对将来的学习进行合理规划。

大学新生英语适应教育拟以下述四个方面作为理论依托:

1.人文教育理论

Rogers的人文教育理论(Humanistic Approach)指出教育的宗旨是帮助人们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己[1]。因此,在入学适应教育中,应着重大学英语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将语言内容的对话性上升到意识层面,上升到人性人格的高远境界来参悟。外语教育本身包括丰富的知识层面,在文学、艺术、音乐、体育、政治、军事、宗教、历史等领域,为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内容。同时,它的实践性和表演性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表演能力、适应能力与心理素质。

2.语言哲学观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不是作为某种非空间、非时间的幻相,而是作为空间的和时间的现象[2],亦即作为使用中的语言的现象。语言是结晶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是不能超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生活方式stream of life)。所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注重改变中学生重语法,轻语用,重考试,轻交际的学习观。

3.学习策略研究

文秋芳认为:大学第一年是学生学习策略发生变化的关键期。大学英语学习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是学生的可控因素(动机、观念和策略)发生变化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配备得力的教师,对学生因势利导,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Oxford(1990)[4]根据学习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O’Melly & Chamot(1991)[5]研究的新成果对新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学习策略分为三类:(1)元认知策略,包括学习语言的观念和学习管理方法,如制定计划、评估进步等。(2)认知策略,是与语言学习直接相关的策略,如:归纳总结、推断、分类。(3)社会、情感策略,是通过人际交往促进学习的策略。如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分享观点,以及调控影响学习的情感。这三类学习策略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三个学习层面:元认知策略属最高层次的宏观调控,属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方面的策略。认知策略属微观解决学习任务中具体问题的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涉及学习者在个人特性与教学环境交互作用的认知成长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个人与他人关系的策略,是培养人格、道德和品格的层面。

4.自主学习能力

Holec在《自主性与外语学习》(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一书中认为: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6]。按照Little的观点:自主学习能力由心理社会支持和技术支持(psycho-social support and technical support)组成。心理社会支持指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技术支持指培养学习者的设定目标的能力,选择材料、方法、任务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自我监察的能力,选择评价标准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7]。大学新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偏低。处于断奶期的本科新生,一方面一切为了高考的应试目标丧失,学习动力和热情随之降低,更不用说自主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还没有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对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也没有明确的概念,这是造成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偏低的重要原因。[8]总之,培养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新生英语适应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

“新生教育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解决好过渡问题;二是为本科学习的全过程打好扎实基础,解决好奠基问题”[9]。通常情况下,第一学期主要完成过渡任务,同时开展奠基工作。第二学期继续完成过渡任务,但主要进行奠基工作,为后续衔接做准备。新生教育工作做得好,不仅可以缩短学生对新校的适应期,使他们一人学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对学生在高年级的表现以及以后的成长与成才产生积极而久远的影响。同时,“把新生教育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就要注意在以下几方面把工作做到实处: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带领学生建设优良集体”[10]

基于上述的基本认识以及所依托的基本理论,我们认为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开展的适应教育是切实可行,也是势在必行!

随着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1]的出台,基于计算机及多媒体网络的学习过程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进一步推进到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空间。无疑,这种做法优化了教学资源的环境,提高了个人学习效率和效果,这是高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没有人文精神作脊梁,更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精神、动力和责任。所以,我们通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激励学术价值带来的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使大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既具备较高的科技水平,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树立对人类与社会的整体观念及社会责任感,打好做人和做学问的深厚基础。

本书拟从课程教学要求、精品课程建设、英语学习策略、综合素质培养、第二课堂活动、英语考试攻略、优质资源推荐等方面对大学新生进行全面指导。本书系林明金所主持的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大学新生英语适应教育:探索与实践”(编号:2009B308)的最终成果。本书的编写分工如下:

林明金担任本书主编,负责拟出全书的写作框架和全书统筹定稿、同时编写第一章第2节、第二章第2节和第3节、第三章第2-5节、第四章、第五章第1-3节、附录;邱永忠负责编写第二章第6节、第三章第1节;张爱珍负责编写第一章第1节;李新庭负责编写第二章第1节;余军丽负责编写第二章第5节;孔晓静负责编写第五章第2节及部分附录;刘颖、李新庭负责编写第二章第4节。

  

  

  

  

  

  



[1]Rogers , Carl R. 1969.Freedom to Learn : A View of What Education Might Become[M].Columbus,Ohio: C. E. Merrill Pub.,Co.

[2]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25-28

[3]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和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6(4).

[4]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Mass.: Newbury House, 1990.

[5]Chamot , A. U. , O’Melly, J . M. & Kupper, L. 1991.Building Bridges[M].New York: Heinle & Heinle.

  

  

[6]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argamon Press, 1981.

[7]Little D.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 Authentik, 1991.

[8]石婕妤.英语专业本科新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 2008(1)84.

[9]胡东成.试论入学考试和新生教育高等教育质量链中的第一环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2)4.

[10]胡东成.试论入学考试和新生教育高等教育质量链中的第一环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2)5.

[1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