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卷首语 ·

历史大循环:语言→言语→行为→语言

 

凡在语言领域摸索者,大概对语言研究和言语研究都有一些抹不去的记忆。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区分出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之前,人们更好奇的是多种语言为何出现如此之多拼写类似的词语。显而易见的是:既不同又类似的多种语言应有共同祖先,于是人们热衷寻祖寻根,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现象背后必有其因,可是追根溯源的结果,往往让探求者先是喜出望外,然后逐渐陷入僵局,犹如从猿到人的考证,犹如宇宙形成的动因解密,前因后果出现线性断裂,或一果多因多解,莫衷一是,而且悬而未决反而成为常态,突破口似乎遥不可期。

人类作为一个主体,面对研究客体,其聪明之处似乎在于“分而治之”,留有部分人力继续摸索前行,既定目标未变,通达之路待求,相当一部分人力转入能为必为之要务。从猿到人的演化线路可以暂时断裂,而解剖学对当代人体结构必须一清二楚。共时语言学走上了结构相对稳定的语言系统运行规律研究之路。语音、词汇和语法,作为共时语言结构三大要素,得到了足够的科学梳理,成果斐然,然而语言生命与人类个体生命虽然具有可比之处,毕竟不是一回事——人之所以为人,从诞生之日起,其本质属性和外在特征似乎未有实质性改变,而任何一种语言,从古至今,其内在结构三要素演变不断,语音词汇之变尤为明显。这方面并未陷入一果多因莫衷一是的结论,语言被人使用,使用触发变化,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于是语言系统研究之外的语言功能研究(如系统功能语言学),使用者如何巧妙运用语言系统资源研究(如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修辞学),被开发为众多言语研究学科,或曰语言学分支学科,此间“语言”与“言语”,作为语言学术语,尽管可以被清晰界定,但研究者似乎经常通用,不钻牛角尖者并无纠结。对语言系统规律的描写,犹如人体解剖,似乎相对容易,而使用语言是一种言语行为,对言语行为进行描述和解释却显得异常复杂,根本原因是语言使用者异常复杂,人的行为异常复杂,行为动因也异常复杂,这里呈现的不是千篇一律显而易见的规则规律,或然性特征猛然增多。于是或然性背后的必然性成为言语研究永无终止的追求。

无论是语言研究还是言语研究,研究者都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使命:一方面探求语言和语用规律,另一方面还希望有助于人们更有效地运用语言,利用语言资源促成有效言语行为。面对语句不通、言不达意的言语文本,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师倍感纠结:任何一种语言固然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在不断变迁中,但是语言共同体需要利用相对稳定的语言系统资源,才能相互交流;当人们厌烦套话空话、提倡言语创新、提倡突破现成话语之时,似乎忘记了突破现成话语的前提是熟悉现成话语。因此,习得或学得一种语言系统的内在资源成为语言使用者的第一步,迈出科学化的第一步,接下来是语言使用者通往语用艺术化的步步登高,这是一步步迈向无顶天梯的攀爬。

2018 年,本刊改刊词坦言致力于克服外语学刊同质化倾向。

2019 年,本刊将大力扶持中青年学者的语言本体研究和话语研究习作,相信稚嫩的花蕾终有一天可以绽放异彩!

 

 

       编:林大津